上世纪60年代末,中苏交恶演变成“中苏交火”,然而就在中国最危险的时候,朝鲜却想趁火打劫,试图跨过鸭绿江攻打我国东北,没想到毛主席简单一招轻松搞定,这是怎么回事? 中国面临危机的时候,朝鲜为什么会火上浇油呢?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中朝两国不一直都是铁哥们吗?要弄清楚其中缘由,还得看看当时的国际形势如何。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苏关系确实很好,我国“一边倒”的策略也是完全倒向苏联,可是,从50年代赫鲁晓夫掌权后,中苏关系就变味了。 赫鲁晓夫这个人非常霸道,他想让周边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变成苏联的“附庸”,这些国家肯定不答应,毛主席也是如此,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一来二去,两国越走越远,1959年,赫鲁晓夫来华参加国庆庆典,可这注定是一场不愉快的相聚,双方领导人在谈话时火药味就很浓。 事后,赫鲁晓夫是真恼火了,他一声令下,苏联对华的援助大大减少,身在中国的苏联技术专家也纷纷离我们而去。 可做完这些,苏联还不满意,为了进一步遏制中国,他们还打上了朝鲜的主意,这是怎么回事? 朝鲜这个国家虽然不大,但地理位置很重要,跟中国工业重镇东北仅有一江之隔,可以说是中国东北的“海上大门”。 苏联就是看中了这些,所以才萌生了拉拢朝鲜,威胁中国的想法。 起初,朝鲜领袖金日成是不情愿的,他不想成为苏联的“棋子”,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中国在50年代初打了一场抗美援朝,为朝鲜争取来了很多利益,这份情他还记得。 其二,当时的中国虽然不富裕,但每年都会向朝鲜进行援助,如果跟中国闹僵了,这笔援助恐怕就要泡汤了。 然而,赫鲁晓夫并不打算放弃,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是不能拉拢的,如果不能,那就是钱不够多。 接下来,赫鲁晓夫向朝鲜疯狂砸钱,援助协议一份接着一份,援助物资一批接着一批运往了朝鲜。 一来二去,朝鲜“沦陷”了,在苏联的帮助下,朝鲜的工业和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正所谓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朝鲜开始跟苏联穿上了一条裤子。 1969年,苏联在边境地区大举陈兵,入侵了中国的珍宝岛,与此同时,朝鲜也开始在鸭绿江集结兵力,试图“策应”苏联。 而毛主席并没有把苏朝当回事,转而把目光瞄向了美国,这是为何? 在毛主席看来,朝鲜虽然跟苏联站在了一起,但这种关系只是单纯的利益关系,只要有一点点风吹草动,那两国的关系就会破裂。 事实也的确如此,当时中苏交往的时候,美国主动跟我们发展了友好关系,当朝鲜试图跨过鸭绿江的时候,美韩部队也行动了起来,在三八线搞了一些事情。 当时,朝鲜方面发现一架美侦察机闯过了边境,这让金日成很不愉快,当即下令将侦察机击落了。 但这可惹恼了美国,美方当即表示,要让朝鲜付出代价。 金日成不想把事闹大,于是他跟苏联方面商量,希望借助苏联的力量“镇压”三八线。可是,苏联退缩了,因为他们不敢跟美国直接对抗。 面对着美国的步步紧逼,朝鲜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让他感到意外的是,中国非但没有拒绝,还帮助朝鲜据理力争,化解了这次争端。 一来二去,金日成终于明白了,朝鲜真正的朋友不是苏联,而是邻居中国,就这样,朝鲜不光主动撤了军,两国友谊也再次解冻。
上世纪60年代末,中苏交恶演变成“中苏交火”,然而就在中国最危险的时候,朝鲜却想
麻麻赖赖
2025-01-16 15:52:3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