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首次授衔时,贺龙元帅找到毛主席,为一个人“打抱不平”,毛主席得知情况后,坦言道:“他的军衔确实低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1955年9月份,授衔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相关部门在经过反复研究以及综合多方意见后,拟定出了一份“授衔名单”。 在授衔仪式正式开始前,中央领导人提前看过了名单,这其中就包括贺龙。 贺龙拿着这份名单,心情十分激动,经过这么多年的革命,将士们也终于能收获属于自己的一份荣耀,贺龙是打心底里为大家高兴。 可是,在检查每个人所匹配的军衔时,贺龙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贺晋年所对应的军衔竟然是大校。 要知道,贺晋年早在1928年就入了党,还是陕北红军的创建人之一,建国后不久更是被评为了副兵团级干部。 跟他同样级别的干部基本都是中将,还有一部分是少将,也就是说,按照这个标准来看,贺晋年最起码也得是个少将才对,可名单上为何偏偏标定了一个“大校”呢? 那么问题来了,贺晋年在得知此事后,心里是什么想法呢? 贺晋年并不是一个重视名利的人,相反,只要是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做贡献,哪怕不要军衔都可以。 所以,在少部分人还在为授衔问题感到“委屈”的时候,贺晋年并没有什么埋怨,而是心平气和地说道:“大校就大校呗,只要还能为党和人民工作,军衔高低又有什么关系呢?” 不过,其他人在得知此事后,都跟贺龙一样感到十分意外和不理解,再怎么说,贺晋年评个将军一点都不过分,所以,不少人就私下找到他,让他跟领导说一说,再争取争取。 但每次,贺晋年都是摆手表示拒绝,不愿意去争功。 但贺龙不一样,为了给昔日的老战友一个交代,他亲自找到了毛主席,当面说清了这个问题。 毛主席的想法也是一样,贺晋年在革命时期立下赫赫战功,抗战和解放战争中更是打了多场漂亮仗,军内地位极高,最后只得到大校军衔,却是说不过去。 最后,主席语重心长道:“贺晋年同志的军衔,确实评低了,至少也是个少将,大校就不合理了。” 新中国首次授衔中,共选出了将近800位开国少将,其中资历最高,职位最高,且战功最高的人非贺晋年莫属。 先来说一说资历和职务,前面也提到,贺晋年是陕北红军的创始人之一,革命时期,人家就是独当一面的一军之长。 后来的抗战时期,贺晋年先是担任留守兵团第一团团长,后升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三旅旅长,要知道,抗战初期的团级军官,后来授衔时基本都是中将或上将。 解放战争中,贺晋年又是十五兵团副司令员,还兼任了48军军长,带领着战士们南征北战,辽沈、平津战役中都有他的身影,华中的解放就少不了他的贡献。 这样的资历、职务和战功,乃是很多将军都无法比拟的,因此,在中央领导们的过问下,贺晋年最后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都说开国少将之首是解方,但贺晋年跟他相比,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再一个,虽然身为少将,但贺晋年却获得过三枚一级勋章,这可是很多中将都触及不到的荣誉。 通过贺晋年授衔一事,我们看到了毛主席的公平和大智慧,也看到了贺晋年对党和国家的忠诚,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