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段希文带着数千国民党残军将武器上缴给了泰军。当晚,有大股武装前来袭击

玲珑说历史 2025-01-16 18:24:21

1964年,段希文带着数千国民党残军将武器上缴给了泰军。当晚,有大股武装前来袭击,准备拿没了武器的残军开刀。

两年前,金三角的残军将领段希文带着残部、眷属,一路辗转之下,来到了泰北的美斯乐村居住。

残军在“李弥时代”达到全盛,兵力超过三万,占据的地盘面积相当于七个台湾。但今非昔比,段希文等人撤到泰北,收拢人马,把眷属算上也不到五千人,真正能拿枪作战的,也就二千余人。

由于残军当年大败缅军,逼得印度雇佣军指挥官举枪自杀,基于此,泰军并未强行驱逐残军,而是派人去传话,说允许残军留在美斯乐,但前提条件是交出武器,不能再滋扰地方。

段希文召见骨干军官开会,询问是战是和,军官们在金三角待了十几年,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迫切的需要一个稳定的居住地,加之实力不如李弥时期的十分之一,大家都同意和泰军谈判。

见众人意见统一,段希文表态说:“那就去和泰方接洽,这也是最好的选择。在金三角撤军时,我接到台湾的密电,让所部原地不动,待机行动。谁知道,留下来的人成了没人管的孤魂野鬼,台湾那边靠不住,今后的生计,只能靠我们自己。”

残军和泰军的谈判,持续了将近两年,这才签订了协定,由泰军的察少将到美斯乐监督缴械。

察少将带着二百多泰军,在约定时间到达后 ,段希文对已集合的残军高声说:“把枪都架起来。”

大部分残军都不愿交出武器,不少人望着被泰军收去的武器,忍不住失声痛哭。察少将看到这种场景颇受触动,对段希文说:“段将军,你和军官们可以保留手枪,用于防身。”

当然,段希文也没有真傻到把武器都交出去,在他的暗示下,残军私藏了部分武器。对察少将而言,能将残军大部分的武器收缴,过程中又未出现冲突,已算是很好的完成了任务,他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未再进村清查武器。

缴枪结束后,泰军将收缴的武器装车运走。察少将临走时向段希文承诺:“随后我们会送来种子、农具、机械,保证让你的人就地转成山民,融入地方。”

美斯乐位于泰北山地,这里活动着大小数十股武装。残军名声在外,有武器在手,这些武装自然不敢去招惹,可一旦将武器交出去,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残军缴械的消息,很快就传出去了,当晚就有不明武装动手了,将美斯乐村外的水源给断掉了。

段希文知道断水只是试探,下一步就是武装骚扰,他下令让残军把私藏的武器拿出来,交给有战斗力的部队,做好迎战的准备。

由于武器大部分上缴了,段希文不放心,又让把机枪集中起来,编为一个机枪火力队,由他亲自指挥。

深夜,近二百人的武装袭扰美斯乐,想捞上一笔,不想却中了残军的埋伏,在潜藏火力点的扫射下,顷刻间就有几十人被打死,其余的人见势不妙,狼狈逃窜。

段希文见十几分钟就结束战斗了,有些尴尬的对身边的副官说:“看来是大惊小怪了,早知道留上一百人就行了,耽误了弟兄们的休息。”

第二天,段希文召集骨干开会,讨论后认为,尽管昨夜袭扰的武装不堪一击,但保不准周围的武装联合起来,如果下次来更多的人,那就不好对付了,现有的武器明显难以应对更大的危机,应尽快搞一批装备。

会后,段希文一面派人通过各种渠道购买武器弹药,一面给泰军去电,说明重新武装的原因,是为了保证部下、眷属的生命安全,不得已而为之。

之前,残军主动交出大部分武器,泰军对此比较满意。鉴于缴械后梅斯乐受到袭击也是事实。泰军高层讨论后,默认了残军重新武装,但提出一个额外条件:残军应配合泰军,参与对泰北山区的游击队的作战行动。

段希文和缅军打了多年交道,对比之下觉得泰军要好相处得多,于是很痛快的答应了。

另一个残军将领李文焕,之后也率部近千人来到了泰北山区,和段希文会合,使得残军实力有所加强。

本来已被台湾放弃的段希文、李文焕部,好不容易在梅斯乐立足后,又被惦记上了。老蒋派段克昌(段希文的父亲,国民党的“监察委员”)来到泰北,向段希文、李文焕传达指示,以恢复补给、军饷为诱饵,让率部袭扰云南边境。

段希文、李文焕表面答应,实则出工不出力,两人后来给台湾上报,说从1963年至1965年,共进行了中等规模军事行动一百多起。老蒋派人调查后,得知所谓的“中等规模”,人数最多的一次,也不过三十人,也就是跑到边境放几枪就走。

老蒋见状,决定改编残军,下令将段希文、李文焕的部队合编,由台湾指派的夏超任总指挥,段希文、李文焕为副总指挥。

老蒋这个合编方案显然是异想天开,当夏超来到泰国曼谷后,以总指挥的身份召见段希文、李文焕时,两人根本不买账。夏超不死心,跑去梅斯乐想要上任,到后见残军上下对他视若仇寇。夏超见再待下去要挨黑枪,只得灰溜溜的离开。老蒋一气之下,下令断了给残军的补给、军饷。

经此一事,段希文、李文焕和台湾彻底决裂。残军在配合泰军与游击队作战中,十余年时间,伤亡很大,占了青壮年的三分之一,由此获得了泰军认可,拥有了在泰北的居住权。

0 阅读: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