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整编74师被围于孟良崮,在师长张灵甫自尽后,副师长蔡仁杰将2位营长叫到身边,说:“你们还年轻,赶紧突围吧,我要跟张师长尽忠! 张灵甫在尽忠前,向蒋介石发去了绝笔书:十余万之匪向我猛扑,今日战况更恶化,弹尽粮绝,水粮具无,我与仁杰决战至最后,以一弹饮决成仁,上报国家与领袖。 蔡仁杰是张灵甫的好兄弟,张灵甫在绝笔信中提到的仁杰便是蔡仁杰。 1903年,蔡仁杰出生于湖南常德斗姆湖,父亲是个饱读诗书的人,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之意,为儿子取名仁杰。 和很多怀着从军报国理想的年轻人一样,蔡仁杰也报考了黄埔军校,成为了五期的学员。从军校毕业后,他被分配为八十八师孙元良部。在这里,他由士兵晋升到了营长。 抗战前,蔡仁杰转入地方工作,在汉口警察局担任副局长。抗战爆发后,他放弃了后方舒适的工作,重新入伍参战。 南京保卫战中,他率领全营坚守雨花台,几场硬拼之后,全营战士死伤殆尽,孤身一人的蔡仁杰便化身难民,逃出了南京城。之后,他被任命为58师173团的团长,由此进入74军系统。 张灵甫和蔡仁杰是同一年进入74军的,一开始,张灵甫是在51师。1940年,张灵甫去58师担任副师长,蔡仁杰正式和他成为了搭档。两人一起并肩作战,在多场战斗中,给予日军沉重的打击。 1946年,74军改编为整编74师,张灵甫担任师长,而蔡仁杰则是被任命为副师长,两人继续带领这支战功赫赫的部队前行。 1947年,张灵甫立功心切,率领整编74师孤军深入,最终遭到了华野大军的重重包围。面对包围,张灵甫预感到有被全歼的风险,便下令部队向孟良崮、垛庄方向撤退,同时召集各军官来师部开会。 在74里,除了张灵甫,最有话语权的便是蔡仁杰,其次是58旅旅长卢醒、副参谋长李运良。 在会议上,张灵甫叫众人自由发言,最先说话的是参谋长魏振钺,他主张突围,说:“我们虽然被包围了,但和整编25师距离不过二十里,我们主动朝25师靠拢,一旦两个师兵合一处,共军是拿我们没办法的,到时自然会退去!” “我同意参谋长的意见!和共军打仗,就得集中兵力和装备的优势!”58旅旅长卢醒站起来一针见血地说。而51旅旅长陈传钧、57旅旅长陈嘘云对此方案也非常认可。 可副参谋长李运良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如今我们一个团已经占领了孟良崮,孟良崮地形险要,我们应该固守待援,贸然突围只会陷入共军更大的包围圈,而且我们可以在孟良崮吸引共军主力,让外围的国军对他们进行反包围,到时我们可以中心开花!” “好一个中心开花!”张灵甫听后,得意的说道。而后,他又问副师长蔡仁杰:“仁杰,你怎么看!” “我听师长的!”蔡仁杰坚定地说道。 之后,张灵甫采纳了副参谋长李运良的建议,率部上孟良崮坚守,期待能够中心开花。但随着援军不到,坚守了3天后,张灵甫的梦想终究成泡影。 最后时刻,张灵甫不愿被俘,便选择了举枪自尽。看着师长自尽,蔡仁杰非常的难受,此时的74师已经被歼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人虽然都是老兵,但也不多了。 看着遍地的伤兵,蔡仁杰把同是常德老乡的2位营长叫到身边,说:“你们还年轻,赶紧突围吧,我要跟师长尽忠了!” 当时74师有3000多支美式汤姆逊冲锋枪,倘若蔡仁杰想要带队突围,完全可以突围出去,但他放弃了,最终选择在张灵甫身旁自尽身亡。 战斗结束后,一部分国军将士来到了孟良崮,他们将蔡仁杰的尸体运回了常德老家,在那里厚葬了蔡仁杰师长。 后来,被蔡仁杰命令突围的两位营长都突围成功了,一位去了台湾,一位则留在了常德。留在常德的那位营长,每到清明节,他都会一个人去祭拜蔡仁杰师长。
和平统一最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