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和赫鲁晓夫过招,损的他敢怒不敢言,用一篇言论把他赶下台。 赫鲁晓夫担任苏联

麻麻赖赖 2025-01-17 16:00:18

毛主席和赫鲁晓夫过招,损的他敢怒不敢言,用一篇言论把他赶下台。 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袖后,中苏关系急速降温,甚至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两国领导人也时常“过招”,没想到拼到最后,毛主席竟然凭借着一篇言论,硬生生把赫鲁晓夫整下台了,这是怎么回事? 1958年11月,赫鲁晓夫与波兰领导人见面的时候,公开对中国的部分举措进行了一番批评,这让毛主席很是不满,这一事件,是中苏双方“论战”的导火索。 第二年,也就是1959年,赫鲁晓夫来到北京,开启了第三次访华之旅,当时,正值中国的国庆节,但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两国领导人的谈话却是非常紧张的。 10月2日,毛主席在颐年堂接见了赫鲁晓夫,双方先是讨论了台湾问题,后又讨论了中印边境冲突问题。 交谈过程中,赫鲁晓夫的态度十分强硬,甚至就这两个问题对中国提出了批评,但他的那些言论对中国充满了偏见,毛主席当然也是不认可的。 最后,赫鲁晓夫激动地说道:“为什么你们能批评我们,老大哥就不能批评你们?” 不管怎么说,这次会谈最后不欢而散,事后,苏联援华专家被撤走,从此,两国的“论战”正式打响了。 1963年是中苏两国“论战”的高潮,这年9月份到12月份,毛主席前后写了六篇文章批评苏联共产党,每篇文章都是一针见血,让赫鲁晓夫很是难受。 论文笔,赫鲁晓夫根本不是毛主席的对手,所以,在这年的11月,苏联服软了,希望“论战”告一段落,但毛主席并不认可,挑起争端的虽然是苏联,但什么时候结束,并不由苏联说了算。 有意思的是,见服软不成,苏联还卖起了“人情”,1964年初,罗马尼亚共产党还派出代表与我党交涉,毛主席表示,想要停止也不是不可以,前提是苏联方面必须要先承认错误。 实际上,在“论战”时,毛主席也不光是一味地抨击赫鲁晓夫,比如说在3月份,毛主席计划在“赫氏七十寿辰”时说一些好话。 为什么要这样呢?这难道不会使我们处于不利地位吗?实际上恰恰相反,赫鲁晓夫一直走在“反华”道路上,我们这时候放低姿态、缓和局势,可以在国际社会赚取一波同情,如此一来,我们便可以化被动为主动。 但谁也没有想到,到了10月份,我们还在绞尽脑汁打“论战”的时候,苏联那边却出现了意外。 当时,毛主席在官方媒体上发表了名为《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的文章。 与此同时,下一篇批评性的文章也准备开始起草了,可就在这时候,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传来,赫鲁晓夫在10月14日被解除了职务,接替他的是勃列日涅夫。 要知道,那时候正是“论战”最为关键的时刻,毛主席的那篇文章就像是吹起了进攻的号角,可这一次,苏联并没有反击,反而是“指战员”率先倒下了。 这两件事几乎是同时发生,当时很多人也不由自主地把这两件事联系了起来,大家都在说:“毛主席真伟大,一篇评论就把赫鲁晓夫赶下了台。” 更有意思的是,也是在同一月份,中国的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登上了各大新闻媒体的头版头条,甚至在世界范围内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因此,也有人表示:“中国的一颗原子弹,直接把赫鲁晓夫给轰下了台!” 那么,赫鲁晓夫的下台究竟是毛主席的文章起作用,还是原子弹起作用呢?或许答案各有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文笔有时候比炮弹更有威力。

0 阅读:43
麻麻赖赖

麻麻赖赖

麻麻赖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