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毛主席收到周总理的急报,一位被誉为“我党的恩人”的女英雄被误捕入狱,亟待营救。这个女英雄就是黄慕兰。1933年,她听从组织安排,与陈志皋结婚,并按组织要求以民主人士的身份继续支持党的事业。期间,她参与了多个重要行动,包括“全国冤狱赔偿运动”和“营救七君子”。然而,由于她长期从事地下工作,与潘汉年交往密切,而潘汉年因工作中的特殊经历受到错误对待,黄慕兰也被牵连,遭受不公正待遇,被关入秦城监狱,度过了17年漫长岁月。
在狱中,她经受了许多磨难,但始终保持乐观与坚定,认为这是一种考验,期待重获自由。最终,在邓颖超的帮助下,她被平反,并出任上海市政府参事。
黄慕兰出生于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父亲黄颖初是名人,与谭嗣同、唐才常是师兄弟,并曾在岳麓书院任教。她从小聪明过人,学习语言尤为出色,十二岁时被送到长沙周南女校读书,深受学校进步思想影响。后来,因家庭变故辍学,但校长的教诲一直铭刻于心。
北伐前夕,黄慕兰来到汉口,投身妇女运动,成为汉口妇女部部长。她年轻貌美、博学多才、交游广泛,工作中积极拼搏,即便在白色恐怖的威胁下也从未退缩。她的重要成就之一是成功营救关向应。当时,关向应被捕,情况紧急。黄慕兰乔装成上层妇女,向年轻的进步律师陈志皋求助,最终成功营救关向应。
在这一过程中,黄慕兰展示了她的敏锐和勇敢。在与陈志皋于咖啡馆闲聊时,偶遇其昔日同窗、巡捕房翻译曹炳生,从其谈话中敏锐察觉到一个共产党人可能被捕的信息,迅速告知潘汉年,帮助中央领导及时转移,避免了重大损失。
黄慕兰在革命关键时刻屡次挺身而出,为党的事业立下汗马功劳。而她的经历也让人感慨万千,她的故事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珍惜今日的美好生活,感佩那些为理想和信仰无私奋斗的先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