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陈毅宴请贺子珍,闲聊时提出一个要求,贺打趣:你这个小陈 1949年夏天,贺子珍和妹妹贺怡一起离开了东北老家,要去北京看望贺子珍多年未见的女儿李敏。她们俩姐妹本来打算坐火车直达北平,可刚到天津,中央组织部的工作人员就找上门来了。 这些工作人员对贺子珍姐妹说,组织上觉得她们俩现在去北京不太合适,建议改道去上海,投奔在上海工作的哥哥贺敏学。贺子珍一听这话,心里多少有些失落。她本来盼望了好久,就是想去北京见女儿的,这下可好,中途就被拦下了。 不过组织上既然都发话了,贺子珍也不好违背。于是姐妹俩只好按照安排,改乘去上海的列车。同一时间,远在北平的方志纯和妻子朱旦华,也带着孩子坐上了南下的火车。 方志纯是个久经沙场的老红军,党组织交给他一个新任务,让他去江西担任省委的重要领导。临行前,中央领导同志又吩咐方志纯,要他在半路上接应贺子珍姐妹,一起去上海,还要多照顾照顾她们姐妹的生活起居。 对于这个特殊的任务,方志纯自然是一口答应下来。火车到了天津站,方志纯和朱旦华果然见到了贺子珍姐妹。大家互相打过招呼,就一起登上了开往上海的列车。 一路上,方志纯得知贺子珍身体一直不太好,很是关切。他告诉贺子珍,等到了上海,一定要好好休养。贺子珍听了连连点头,她知道,这些战友们对自己的关心都是发自肺腑的。 列车驶进上海火车站,贺子珍和贺怡刚下车,就见到了早已等候在站台上的哥哥贺敏学和嫂子李立英。姐弟三人阔别多年,一时间高兴得说不出话来,紧紧拥抱在一起。 贺子珍到上海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市长陈毅的耳朵里。陈毅一听说老朋友来了,那可真是喜出望外。要知道,贺子珍和陈毅是共同在革命战火中摸爬滚打过来的,那可是真正的生死之交啊。 陈毅二话没说,马上吩咐手下摆下酒宴,宴请贺子珍姐妹。席间,陈毅频频举杯,向贺子珍祝酒。酒过三巡,陈毅突然话锋一转,语重心长地对贺子珍说,上海这地方大伙都挺好的,你就在这里住下吧。 贺子珍听了陈毅的话,先是一愣,随即噗哧一笑,跟陈毅开起了玩笑。她说,小陈啊,看你这意思,是不是已经给我在上海安排好住处啦?这事儿你怎么也不提前跟我商量商量呢? 陈毅连忙陪着笑脸解释,其实他也是一时嘴快,就把心里话说出来了。不过话说回来,他真心希望贺子珍能在上海多留些日子,大家好好叙叙旧,聚聚会啥的。 贺子珍想了想,觉得陈毅说的也有道理。她跟陈毅是老战友了,感情那叫一个深。这次来上海,本来就打算小住一阵子,正好跟陈毅多聊聊天,叙叙旧。 可这一留就是十来天,转眼间就到了贺子珍启程去杭州的日子。临行前,陈毅和夫人张茜专门备下丰盛的饭菜,为贺子珍饯行。饭桌上,一个个老朋友都舍不得贺子珍走,纷纷劝她别去杭州了,就在上海安顿下来。 贺子珍心里其实明白,留在上海确实比去杭州强。在上海,不但有陈毅这样的老战友,还有贺敏学一家人,估计生活上也能更舒坦些。但组织上安排她去杭州工作,她也不好推辞。 贺子珍离开上海去了杭州,在那里的妇联工作。本来嘛,妹妹贺怡也要跟着贺子珍一块去杭州,但是朱旦华劝她去江西工作,顺便还能帮着找找贺子珍丢失的儿子小毛毛。贺怡一想也有道理,就跟着方志纯他们去了南昌。 谁曾想,贺怡刚到江西没多久,就出了件憾事。有一天她出差去寻找小毛毛的下落,结果途中发生车祸,年仅39岁就去世了。噩耗传来,贺子珍悲痛欲绝,当时就病倒了。 幸亏有方志纯、陈正人、邵式平等一大帮老战友在江西,他们得知贺子珍的遭遇后,赶紧派人去杭州看望她,安慰她,让她节哀顺变。等贺子珍身体稍好一些,方志纯就接她来到了南昌。 在南昌,江西省委给贺子珍安排了一处僻静的小院住下。那小院坐落在省委大院附近的三纬路上,环境特别好。方志纯还给贺子珍请了护工照顾起居,请了厨娘给做可口的饭菜,连看门的老赵都是贺子珍的老乡,让她感受到家的温暖。 方志纯的妻子朱旦华,也把贺子珍当成了亲姐姐一样。朱旦华家就住在贺子珍家附近,几乎每天都要去看看贺子珍,嘘寒问暖的。有时候呢,朱旦华还会带着贺子珍出去散散心,看看繁华的大街,瞧瞧新建的工厂,跟她讲讲江西的变化。 在朋友们的关怀下,贺子珍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脸上也有了笑容。虽然她一辈子经历了太多苦难,但在晚年,她感受到了战友情谊的可贵。那份同甘共苦的革命感情,历经风雨却从未淡去。 贺子珍晚年在南昌度过了几年安详的时光。1984年4月,她因病在南昌逝世,走完了她坎坷而不平凡的一生。作为毛主席的第一任妻子,贺子珍的一生充满了艰辛与传奇,但更重要的,是她赢得了无数战友的真挚情谊,镌刻下了一段永不褪色的革命友谊。
1949年陈毅宴请贺子珍,闲聊时提出一个要求,贺打趣:你这个小陈 1949年夏
鹏天玩转旅游
2025-01-18 00:25:4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