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的病为什么治不好?保健医生张佐良说出真相,让人潸然泪下 1965年的一天,一位名叫张佐良的年轻医生来到了中南海,他被任命为周总理的专职保健医生。这对于小张来说,是一个多么光荣而又让人激动的差事啊。 小张来到周总理身边的时候,发现总理的精神状态还不错。周总理热情地欢迎了小张,还亲切地跟他拉起了家常。 周总理告诉小张,自己的身体没有大碍,倒是夫人邓大姐身体不太好,希望小张能好好照顾邓大姐。从那天起,张佐良就成了周总理的"贴身护卫"。他每天都要给周总理把脉、开药方、调理饮食。一开始,周总理的身体状况还算稳定。但让小张担心的是,周总理实在太忙了。 周总理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国内外事务,经常是通宵达旦,难得合眼。小张也曾劝过周总理要注意休息,可周总理总是笑着说:"小张啊,国家这么多事等着我去做呢,哪有时间休息啊。" 周总理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超负荷工作,让小张心里直犯嘀咕。他隐隐感觉到,周总理的身体已经亮起了红灯,再这样下去恐怕要出大问题。可面对国家的危难时刻,周总理又怎么可能撒手不管呢? 转眼间,张佐良来到周总理身边已经两年多了。这两年里,他目睹了周总理为国为民殚精竭虑的工作状态。周总理常常是披星戴月,夙兴夜寐。每当深夜,办公室的灯光依然亮着,那是周总理还在伏案工作。 尽管张佐良像保护自己的亲人一样保护着周总理的身体,但周总理的超负荷工作状态还是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1967年的一次体检,张佐良发现了一个令人心惊的结果:周总理的心脏出现了问题,患上了心脏病。 这个消息犹如一记晴天霹雳,震惊了所有人。中央、周总理的亲属和同事都劝说周总理要尽快治疗,可周总理摆摆手说:"你们别担心,我没事,还能坚持工作。"而面对小张忧心忡忡的目光,周总理安慰道:"小张,你放心吧,有你在我身边,我的病不会有大碍的。" 患上心脏病后的周总理并没有停下工作的脚步,反而比以前更忙了。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周总理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核心,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事务。1972年,中美关系迎来了破冰时刻,尼克松总统即将访华。 作为接待的总指挥,周总理事无巨细地安排着访问的每一个细节。他起早贪黑,马不停蹄,生怕有一点儿差池。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噩耗传来:周总理在一次检查中被确诊为膀胱癌。 这个消息像一块大石头压在了所有人的心上。膀胱癌可是一种凶险的疾病啊!大家都劝周总理赶紧住院治疗,可周总理却说:"尼克松马上就要来了,我怎么能在这个时候住院呢?" 顶着沉重的病痛,周总理以超乎寻常的毅力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他带领中国代表团与美国代表团谈判,讨论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问题。周总理以其卓越的外交智慧和谈判技巧,为中美关系打开了一扇大门。 可是,病魔并没有放过周总理。随着病情的加重,周总理的身体每况愈下。他开始出现血尿、便血等症状,体重骤降,面色憔悴。大夫们再三要求周总理住院治疗,可周总理依然不为所动。 在病床上,周总理仍然挂念着国家大事。他让秘书把公文和报纸送到病床前,一有力气就看看文件、批批公文。甚至在手术前,他还在询问某个工厂的生产情况。周总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74年,周总理的病情急剧恶化,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从那以后,周总理就再也没有离开过病床。癌细胞扩散到了全身,周总理的身体几乎被掏空。 张佐良寸步不离地守在周总理的病床前,他心疼地看着周总理日渐消瘦的身躯,恨不得把自己的生命分给周总理一半。可是,再高明的医术也挽回不了周总理的生命。1976年1月8日,周总理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张佐良伏在周总理的遗体上痛哭,他悲痛地说:"总理,您太累了,您太拼命了啊!如果您能多休息休息,好好治治病,您的病是可以治好的啊!"是啊,周总理是累死的啊!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周总理去世后,张佐良大夫悲痛欲绝。他回忆起与周总理相处的点点滴滴,泪水止不住地流淌。在周总理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张佐良寸步不离地守在周总理的病床前。 他亲眼目睹了周总理受病魔折磨的痛苦过程。周总理晚年身患多种疾病,疼痛难忍,可他从不叫苦喊疼。即便是在弥留之际,周总理还在关心国家大事,惦记人民疾苦。 张佐良回忆说,周总理曾经对他讲:"小张啊,我这一生最惭愧的就是没能为人民做更多的事。"周总理的这番话,让张佐良泪如泉涌。他深知,周总理之所以病重不愈,就是因为他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 为了国家和人民,周总理可以放弃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张佐良常常想,如果周总理能够多休息休息,好好治疗一下病,也许就不会这么早离开人世了。可是,周总理生命里从没有"休息"二字。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为党和人民操劳。周总理就是这样一位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伟大革命家。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周总理的病为什么治不好?保健医生张佐良说出真相,让人潸然泪下 1965年的一天
鹏天玩转旅游
2025-01-18 00:25:44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