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用药的科普,说一下我写这些科普的一些逻辑。1.我们大三时候有一门课,叫做诊

利和庄时 2025-01-19 09:27:56

关于用药的科普,说一下我写这些科普的一些逻辑。

1. 我们大三时候有一门课,叫做诊断学。这本书我印象中三四厘米厚吧(我们当时用的是人卫第7版),就是告诉你怎么用基础医学知识和简单技能对患者做诊断。

学完之后有啥用呢?其实也就学个基本操作和诊断逻辑,但实战肯定不行,因为之后还有内外妇儿等要学,然后还要下临床实习,这样你才能大概摸索个门道出来。

这时候,差不多等于游泳会换气了,但离熟手还差得远呢。

2.但是网上大部分人,连诊断学都没看过的,做科普就不得不考虑用药风险这一块。

所以你看很多医学博主的科普,风险跟你说了一大堆,就是因为不良反应的见多了;反而是小红书/抖音上许多完全没有医学教育背景和资质的博主,这个药也行,那个药也直接上,毫无资质的防护产品随便挂小黄车里卖。

(本质上属于违法行为,因为夸大了防护/治疗效果,搁其他国家可能得坐牢的)

3. 比如我说过很多次的、这段时间在网上很火的多病原体检测。

这东西我也比较矛盾,我觉得对我有用,但我不觉得对所有人都有用,甚至我觉得可能有风险。

首先你能不能采到部位就是个问题,按照说明必须「适度用力拭抹咽后壁和两侧扁桃体部位」。

说白了就是你要自己捅的时候没有yue的感觉,那可能都没有捅到位。

再一个,如果你有发烧咳嗽症状,这个检测发现有肺炎链球菌阳性,这时候你是吃药还是不吃药,吃药的话吃哪一种?

再比如我2022~2023年写过很多的Paxlovid,你家人有多种慢性病,这时候能不能用Palxovid、哪些药物需要调整剂量或停用,你可否自行判断?

当然原则上来说作为处方药,能不能用以及怎么用是需要主治医生来说明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实中大家买处方药很容易。

基于「do no harm」原则,我倾向于多讲药物的风险。

这是在保护你,也是在保护我自己。

4.还有个很尖锐的问题,原研药和仿制药哪个好。

这个问题我存在主观偏见,不宜以我的观点为准。从原则上来说只要是合格的药就能有基本的效果,没得选的特殊时候不需要考虑品牌,尤其是OTC。

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之前跟大学同学们周末吃饭小聚,聊到这个问题,有同学提到之前肌松药一针够了,现在有的病人得打三针;有些病人术前降压药效果不行,换了品牌之后就降下来了。

这些属于我在临床一线的同学们的主观意见,不代表严谨的研究结果。我只能说,处方药你可能没得挑,有得挑OTC,尽量选择有蓝标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尽量考虑原研。

还有些药我知道纯属辣鸡(仅代表个人偏见)。

5. 关于备药。

我家备了不少药,但这些药不一定适合你们。基本的备药,比如解热镇痛的,这些都写过很多次,也是比较安全的,选择大品牌就行。

有些药有风险,不要乱用,见3。

当然你乱用药也不一定会有严重后果,全国各地乱用药的人多了去了,一般的感冒发烧也能好,毕竟自限性疾病。

少部分乱用药的人会有严重后果,当然也还有医院兜底,一般死不了。

极少部分会有长期影响,甚至直接扑街。这个纯属运气。

以上这些,是我写用药微博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为什么我跟你经常强调安全性的原因。

0 阅读:3
利和庄时

利和庄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