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8年,科举考试结束,赵构发现探花是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便问道:“您多大,有

甜蜜游记 2025-01-19 15:50:56

1138年,科举考试结束,赵构发现探花是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便问道:“您多大,有孩子吗?”谁料,对方直言:“草民73岁,并未娶妻生子。”结果,赵构笑道:“朕那30岁的妃子,赏给你了!” 公元1138年,南宋朝廷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金兵的铁蹄踏破了北方的土地,朝廷被迫迁都临安,与金国的和谈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在这样的背景下,南宋绍兴八年的科举考试也显得格外不同。为了应对当时的政治局势,朝廷取消了这一年的殿试,但依然保留了其他考试环节。 这一年的科举考试结果出来后,一个令人意外的消息传遍了临安城。三位上榜的考生竟然全部来自福建,这在科举史上实属罕见。 当时的状元是福建莆田人黄公度,榜眼是同样来自莆田的陈俊卿,而探花则是福州人陈修。这样的巧合让众多文人雅士感叹不已。 虽然取消了殿试,但宋高宗赵构依然抽出时间接见了这三位新科进士。在接见的过程中,赵构对于莆田同时出了两位才子感到十分好奇。 他向黄公度和陈俊卿问道:"卿土何奇,辄生二卿?"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问他们的家乡有什么特别之处,竟能同时培养出两位如此优秀的人才。 面对皇帝的提问,状元黄公度首先作答。他说:"披锦黄雀美,通印子鱼肥。"这句话主要描述了莆田的物产丰富,却没有触及文化底蕴。 在一旁的榜眼陈俊卿观察到皇帝听完这个回答后表情平淡。他立刻抓住机会,用"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来回应皇帝的问题。 这个回答巧妙地展现了莆田人在贫瘠环境中依然坚持读书的精神。陈俊卿的话不仅展现了莆田的人文气息,更体现了读书人的气节。 赵构听完这个回答后连连称赞,当场就决定让陈俊卿与黄公度的名次对调。就这样,陈俊卿成为了这一年的状元,而黄公度则成为了榜眼。 在这一年的科举考试中,陈修的考卷内容引起了朝廷上下的广泛关注。这位来自福州的考生在试卷中写下了"葱岭金堤,不日复广轮之土;泰山玉蝶,何时清封禅之尘"的诗句。 这两句诗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含义。葱岭是西域的要塞,金堤则暗指金国的防线,这句诗表达了收复失地的决心。 "泰山玉蝶"则是在说皇帝登上泰山封禅的场景。封禅大典是自古以来帝王彰显国力的重要仪式,陈修借此表达了对南宋国运复兴的期盼。 这样的文章立意,恰恰说中了当时朝廷的心事。宋高宗赵构立即命人将这两句诗抄录下来,张贴在大殿外的墙上。 当陈修被传入大殿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站在殿中的不是年轻俊朗的少年,而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 赵构仔细打量着这位特殊的探花郎,开口询问他的年龄。陈修如实回答说自己已经七十三岁高龄。 这个答案让在场的人都感到惊讶。在科举考试的历史上,确实也有不少年长及第的例子,但像陈修这样高龄考中探花的情况还是极为罕见。 更让人感慨的是,当赵构询问他的婚姻状况时,陈修坦言自己至今未曾娶妻。他解释说这些年一直专心读书,为的就是能够考取功名,报效朝廷。 陈修的经历体现了南宋文人的坚韧精神。在那个年代,读书人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准备科举考试。 有的人为了专心读书,推迟婚姻;有的人因为家境贫寒,无力成家。陈修的选择,代表了一代读书人的生活状态。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科举考试是平民子弟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即便到了古稀之年,陈修仍然没有放弃这条道路。 赵构听完陈修的回答后,当场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下令将年仅三十岁的妃子施氏赐婚给这位年过古稀的探花郎。 这个决定不仅包括赐婚,还包含了丰厚的嫁妆。大量的金银财物、绫罗绸缎都被列入了嫁妆清单之中。 在封建社会,皇帝赐婚是一种极高的恩典。这种做法通常用来奖励有特殊功劳的臣子,或是表达对某个官员的特别信任。 施氏本是宫中地位较高的妃子,能被皇帝赐予他人,说明赵构对陈修的才学和见识十分赏识。这种赏识源于陈修试卷中表达的收复失地、恢复国威的志向。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样的婚事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南宋政权刚刚建立不久,朝廷上下都在为收复中原、驱逐金人而努力。 陈修虽然年事已高,但他在试卷中展现出的爱国情怀和政治见解,正好契合了朝廷的需要。这场赐婚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这种政治理念的褒奖。 这件事很快在临安城中传开,引起了广泛的议论。民间文人对这位高龄探花的遭遇颇感兴趣,创作了不少诗词来记述这段佳话。 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一首打趣陈修的诗:"读尽诗书五六担,老来方得一青衫。他人问我多少岁,五十年前二十三。"这首诗既道出了陈修求学的艰辛,也表达了对这段姻缘的祝福。 这首诗后来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了人们谈论科举考试和婚姻的谈资。诗中提到的"五六担"诗书,形象地描绘出了陈修几十年寒窗苦读的场景。 在南宋的史料中,类似的赐婚记录并不罕见。皇帝经常通过赐婚的方式来笼络人才、安抚功臣。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科举考试已经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通过科举,一些有才华的读书人可以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

0 阅读:157
甜蜜游记

甜蜜游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