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位老人走进了孝感市人民政府,政府的工作人员见他踌躇原地不知如何是好,连忙上前询问老人要办理什么业务。可没想到,老人却从贴身的布袋里拿出了一张欠条轻声询问“红军欠了我们家400块大洋,现在我们家有困难,可以还给我们吗?” “红色借条不该成为一笔糊涂账!” 当老人掏出那张泛黄陈旧的纸条时,工作人员就当即明白这件事情已经不是自己可以处理的了。他将老人客客气气的请到了座椅上,就连忙向上级领导领导请示。 很快一名步履匆匆中年男人就到了老人面前,面对这名可能为革命贡献过力量的功臣之后,这名领导语气十分和善,他向询问老人能否看一看那张尚未兑现的欠条? 当那张充满历史感的纸条被老人抵来,那名领导情不自禁双手捧住。经过漫长时间的消磨纸条上的字迹大不部分都已经模糊,只剩下“因我们红军...扩大武装经济...特向杨长银先生借大洋400元”而落款则是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七大队孝感县特务营第一分队。 或许是那名领导,看的太过端详。老人连忙解释道自己叫杨明荣,欠条上的杨长银是自己的爷爷。其实当看到欠条和穿着朴素的老人时,领导就已经相信了这张欠条的真实性。他连忙安抚老人并向他询问了是否知道这张借条背后的故事。 据杨明荣老人口述,在1930年时,红军第一军还在鄂豫皖根据地一带活动,当时的红一军刚刚拼组而成不久,全军上下只有2100多人。当时面对敌人的封锁,红军战士们可以说是步履维艰。 众所周知,我军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没有和敌人正面战斗的优势,所以第一军的战士们面对敌人也总是以游击战术为主。可无论是长途跋涉还是短距离的快速机动。战士们消耗的食物都不在少数。 1930年6月,由于当时的红一军第一师急需扩编,第七大队特务营的分队长徐杏就主动请缨,前往驻地孝感县前去向百姓借款。徐杏作为孝感县特务营的分队长,对百姓家长的情况可以说是一清二楚。 他直接敲响了杨长银的家门,向对方表明了来意。当得知是红军需要帮助后,杨长银当即拿出自己了全部家底300块大洋,又让儿子去往亲戚家借来了100块大洋,共计400元巨款一并交到了徐杏手中。 当徐杏表示杨长银老人家可以为家里留下些时,当时已经白发苍苍的杨长银表示,红军常年在孝感县驻扎,就算是他这样的老人也知道,多亏了他们自己这些农民才得以有着安全的生活,但是这样的日子不能光是自己过,孝感县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中国人等着红军去解救。 意识到了杨长银的觉悟,徐杏也不再推脱。他为杨长银写下了一张欠条,告诉他将来红军一定会还。 直到2015年,杨明荣的妻子病重,而他光是依靠平时拾荒的收入完全不足以支付妻子的医药费。百般无奈之下,杨明荣才拿出了欠条来到了市政府。 当领导得知了事情经过,并且验明了欠条的真实性后,当即按照1元大洋一百元的标准还上了这笔85年前的债务。 信息来源: 荆楚网丨湖北发现85年前红军借条,金额400大洋
2015年,一位老人走进了孝感市人民政府,政府的工作人员见他踌躇原地不知如何是好
波览历史
2025-01-20 17:31:34
0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