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抗美援朝快打完那会儿,有个叫王扶之的师长,战场上负了伤,上级批准他回国养伤。这王扶之啊,小时候叫王硕,投身革命后,名字就改成了王扶之。
他琢磨着,这么多年没回家了,得回去瞅瞅。可惜家乡没铁路,他只能先到榆林,再想办法。到了榆林车站,嘿,巧了,遇上个赶马车的老伯伯。老伯伯一看王扶之挺顺眼,就说:“小伙子,坐我的车吧,我捎你一程。”
俩人一路上聊得那叫一个热乎。老伯伯问王扶之干啥来了,王扶之一说自己是军人,多年没见老爹,老伯伯就感慨上了。王扶之也跟着感慨,心里头那个想爹啊。老伯伯一听,也想起了自己的儿子王硕,也是参军多年没消息了。
王扶之一听,心里头咯噔一下,忙问老伯伯的名字。一听到“王德富”这三个字,他立马跳下车,跪在地上,眼泪哗哗地流:“爹,我就是小硕啊!”
父子俩这一见面,眼泪就跟开了闸似的。回到家,父子俩往桌前一坐,端起小酒盅,就开始聊上了。王扶之心里头那个愧疚啊,可老爹却摆摆手:“没事儿,你给党和国家出了大力,咱全家脸上都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