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老总去广州时,陶铸夫人曾志接待了他。没想到曾志请彭老总吃了一道菜之后,两个人就“杠”上了。 曾志,原名曾昭学,1911年出生于湖南省宜章县,在中国革命的风云岁月中,她始终坚持不懈地为革命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 从小,曾志便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性格,她活泼、坚强、泼辣,给人一种男孩子般的气质。 15岁时,曾志毅然决然投身革命,改名“曾志”,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 她的第一站是衡阳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成为了该所的第一名女兵。 在那个男性为主导的时代,曾志不畏旁人目光,坚信马克思主义,投身革命的决心愈发坚定。 在讲习所的日子里,曾志不仅学习革命理论,还在实践中积极参与革命斗争,立誓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贡献一生。 1928年,曾志在井冈山迎来了第一个孩子,命运却与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她的丈夫夏明震在战斗中牺牲,而曾志也发现自己怀有身孕。 面对家国的战乱,她将还未满月的孩子送人,选择继续投入革命事业。 这一决定让她痛苦不已,但她深知,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革命重于一切。 此后的生活充满了挑战,她的第二任丈夫蔡协民在支持革命的同时,给予了她生活上的照顾与陪伴。 两人在厦门生活期间,曾志生下了第二个孩子,是一个男孩,但出于安全考虑,这个孩子最终被送给一位医生抚养。 然而,不幸再一次降临,这个男孩不幸夭折,曾志又一次承受了丧子的痛苦。 之后,曾志迎来了第三个孩子,曾春华。 然而,时局动荡,战争硝烟四起。 为了革命,她再次作出了一个艰难的选择。 年仅60天的曾春华被送给了一位福州的老乡抚养,作为一名共产党人,曾志没有丝毫犹豫,她选择了将一切都交给党,将母亲的角色推到一旁。 这种牺牲精神虽然令她心痛,但她始终坚持为革命事业奉献自己。 然而,命运似乎对她并不宽容。 1934年,蔡协民因叛徒出卖而牺牲,曾志再度遭遇了爱人的失去。尽管如此,曾志并未被打倒,反而在困境中坚强地站了起来。 她将这份痛苦转化为更加坚定的信念,继续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 在革命的岁月中,曾志经历了无数的生死离别,和丈夫蔡协民的死亡、与孩子们的分离,曾志始终未曾停下过为革命奋斗的脚步。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曾志逐渐安定下来,开始重拾失去的亲情。 一次,彭老总因公务来到广州。身为湖南老乡的曾志闻讯,自然是欢天喜地地接待了他。 能与家乡人相见,这份亲切感是不言而喻的。 于是,曾志精心准备了一桌家常菜,招待远道而来的彭老总。 饭桌上,映入彭老总眼帘的,除了一些广东菜肴,还有一道让他分外亲切的湖南特产——甜姜。 这勾起了他对家乡的无限思念,"好吃!真好吃!"彭老总一边大快朵颐,一边不住地称赞。 他风趣地说,"我跟陶铸同志是老乡,没想到曾志同志也是。有家乡人的待遇,我这一趟广州之行真是赚到了!" 曾志笑着告诉彭老总,这甜姜正是她亲手腌制的。今天得知彭老总也喜欢吃甜姜,曾志打心眼里高兴。 "我把自己家乡的味道带到广州,就是为了念念不忘故乡情嘛。"曾志爽朗地说:"下回您来,我再做些别的湖南菜给您尝尝。" 彭老总连连称好,一顿饭吃得十分开心,两人不时加几句家乡话,话语间流露出浓浓的乡情。 就这样,一道家常的甜姜,勾起了彭老总和曾志对故乡的共同思念。 彭老总离开广州的前一天,曾志心里还在惦记着那坛甜姜。 她知道彭老总为人清正廉洁,从不轻易收受礼物,但这份情谊,她觉得无论如何也要送到。 于是,曾志找到丈夫陶铸,商量给彭老总送甜姜的事情。 陶铸有些担心,他劝妻子说:"老彭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他向来不收下属礼物,咱们这样做,恐怕会让他为难。" 曾志听后一笑,她坦然地说:"送老乡一点家乡特产,这不算什么礼物,再说我们和老彭是老交情了,他不会介意的。" 说完,曾志就抱起一坛装好的甜姜,不等陶铸回应,便径直去了彭老总下榻的招待所。 当曾志来到彭老总住处时,彭老总正准备启程回京。 见曾志拿着一坛甜姜,他心领神会,连忙说:"你这是做什么?我怎么能收你的东西呢?" 曾志笑着说:"这甜姜是我自己做的,当作咱们老乡的一点心意,你就收下吧。" 彭老总连连摆手,坚持说:"不行不行,姜是你自己花钱买的,工序也是你亲自完成的,这怎么能白收呢?我得给钱!" 曾志一听,脸上闪过一丝不悦。她撂下一句:"我又不是卖姜的,你给什么钱?" 话已至此,两人就这样"杠"上了。一个坚持要收钱,一个坚决不肯收。 招待所里,两位老革命竟为了一坛甜姜而各执一词,僵持不下。 此时的她已经顾不得什么礼节,干脆放下甜姜,佯装要走。 她气鼓鼓地说:"你要是不领情,那我就把姜带回去喽!" 彭老总见状,哈哈大笑。 他的语气也缓和下来:"曾志同志,你这个火爆脾气呀,真是越活越年轻了!" 两人对视一笑,彼此心照不宣。 彭老总知道,曾志是以战友的情谊和乡亲的心意送上这坛甜姜的,如果坚持付钱,反而伤了两人的感情。 于是,他不再坚持,而是欣然地收下了这份沉甸甸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