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统计局今日下午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843.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6.4亿元,增长1.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226.8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2499.9亿元,增长5.1%。
上周,国家统计局也公布了我国2024年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按不变价格计算,我国2024年的GDP增速为5%。北京2024年的GDP增速跑赢了全国。
从经济学角度看,较为成熟的经济体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总值基数较高,相比较为落后的经济体,要实现GDP的高增速更为困难。为何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2024年,北京GDP增速不仅跑赢全国平均,还能保持与2023年持平?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梳理后发现:关键在于第二产业。
2024年,北京市第二产业增加值7226.8亿元,增长5.7%,增速比2023年高5.3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增势较好,新兴领域加快布局。”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朱燕南如此概括。
从具体数据来看,2024年,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重点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1.4%,汽车制造业增长16.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5%,医药制造业增长1.5%。其中,高端产业领域的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二者有交叉)增加值分别增长14.6%和9.6%,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分别增长2.8倍、61.0%和27.6%。
此外,外国需求虽然总体减少,但北京在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三大领域的工业出口交货值依然分别增长35.2%、12.1%和9.1%。
在工业领域,特别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北京较快的“增势”和扩大的“布局”又是如何实现的?
“去年北京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朱燕南指出,“特别是研发创新保持活跃。”
数据显示,去年1至11月,北京市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8%,较上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1成以上,包括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行业企业。
作为创新主平台,北京的“三城一区”,即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朱燕南透露,2024年,北京市“三城一区”内的大中型重点企业的研发费用占全市的比重接近7成。其中,中关村示范区规模(限额)以上重点企业技术收入同比增长14.4%,占总收入比重提高至29%。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PCT专利申请量同比分别增长15.9%和6.3%。
记者还注意到,北京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同时,传统产业也在加快转型升级。比如,工业当中的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技改投资去年都增速较快,服务业当中的交通、教育、医疗等传统领域也在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年的北京,以新提质动能增强,相信2025年,“进”的步伐将更加坚实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