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年间,乞丐当街耍"人面蛇",让人不寒而栗:此非蛇而是人。结果,被判凌迟处死。 在中国古代典籍《山海经》中,记载着一种名为"化蛇"的神异生物。这种生物生有人脸蛇身,发出的声音如同婴儿啼哭和妇人叱骂的混合。 在古人的认知中,这种生物往往与神仙修炼有关,被视为即将得道飞升的象征。传说在深山老林中,有些蛇类修炼千年之后,就会生出人面,获得通灵的本领。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神异生物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到了清朝时期,虽然科举教育已经相当普及,但普通百姓对于这类神异生物的传说仍然深信不疑。 在清朝的民间,关于"人面蛇"的传说更是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有说法称看到"人面蛇"能够带来好运,也有传言称它能够预示灾祸。 清朝同治年间的北京城,作为帝国的都城,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群。街头巷尾中,经常可以看到各种稀奇古怪的表演和把戏。 这座城市的街头艺人和乞丐群体庞大,他们以各种方式谋生。有的表演杂耍,有的卖艺唱曲,有的装扮成各种形象博取同情。 同治年间的社会环境较为复杂,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社会秩序仍在恢复之中。这段时期,各地流民涌入京城,治安状况并不理想。 当时的京城,虽然有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但仍然无法完全管控流动人口。一些不法之徒混迹其中,利用民众的迷信心理行骗。 清朝的官府对于街头艺人和乞丐采取了一定的管理措施。然而由于人员众多,加上官府人手有限,监管往往难以面面俱到。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民众对神异生物的好奇心理,编造各种荒诞的故事。他们打着"神异生物"的旗号,实则行骗敛财。 民间传说与现实需求的结合,使得一些不法分子看到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民众对《山海经》中记载的"人面蛇"的向往和好奇,策划了一场骇人听闻的骗局。 这种以讹传讹的现象,在当时的社会中并不罕见。许多人为了生计,不惜铤而走险,做出一些突破道德底线的事情。 而这种利用民间传说行骗的手段,往往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对于神异之事有着特殊的好奇与向往。 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异物",往往能够引起巨大的轰动。 在北京城的街头,两个外地乞丐带来了一场令人震惊的表演。他们选择在人流密集的市集角落,用一面铜锣吸引路人注意。 这些乞丐打着"神异生物"的旗号,声称自己捕获了传说中的"人面蛇"。他们告诉围观群众,这是一种即将得道成仙的灵物,能给看过它的人带来福运。 为了增加神秘感,乞丐们特意准备了一个破旧的麻袋。他们声称麻袋里装的是千年修炼而成的"人面蛇",只有付了钱才能一睹真容。 这种充满神秘色彩的宣传方式,很快吸引了大批围观者。当看到真金白银到手后,乞丐们就会打开麻袋,展示里面的"神异生物"。 然而,这些所谓的"人面蛇",实际上是经过残忍改造的儿童。这些乞丐采用了一种名为"采生折割"的残酷手段,将被拐来的儿童改造成畸形怪状。 "采生折割"是一种极其残忍的手段,包括砍断受害者的四肢,割除舌头等。这些手段的目的是让受害者失去正常人的形态,只能依靠爬行移动。 这些乞丐为了让"人面蛇"看起来更加逼真,还会用真实的蛇皮包裹受害儿童的身体。在皮鞭的抽打下,这些可怜的孩子只能按照指令爬行、转圈。 这种残忍的表演方式,让"人面蛇"看起来极具震撼力。受害儿童发出的呜咽声,被谎称是神异生物的啼哭声。 为了维持这场骗局,乞丐们还编造了各种神奇故事。他们声称这些"人面蛇"是在深山中捕获的,经过特殊方式驯服。 他们选择在人流密集的场所表演,既能吸引更多观众,又能在发现异常时迅速转移。这种表演往往只在一个地方持续几天,然后就会换到其他地方。 这些乞丐还会仔细观察围观群众的反应。当发现有人对表演产生怀疑时,就会迅速收拾东西离开。 他们通常会选择在天黑时分收场,避免被人看清细节。在收到足够的钱财后,这些乞丐就会带着"人面蛇"消失在街头的人群中。 随着围观者越来越多,一些见多识广的人开始注意到这其中的异常之处。 他们发现这所谓的"人面蛇",其实是被残害的儿童。这个发现很快就在民间传开,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当地百姓在发现真相后,立即向官府报案。清朝地方衙门接到报案后,立即派出捕快展开调查。 在民众的协助下,这两名作恶多端的乞丐很快被抓获。经过审讯,他们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揭露了这一骇人听闻的案件。 清朝律法对于残害儿童的犯罪行为规定了极其严厉的惩罚。按照清律规定,故意杀人者处以凌迟,而残害儿童则属于更为严重的罪行。 这起案件在当时的北京城引起了巨大轰动。两名乞丐最终被判处凌迟处死,这是清朝最为残酷的死刑执行方式之一。 凌迟处死通常在城门外的刑场执行,过程会持续很长时间。在行刑当日,围观的民众比此前观看"人面蛇"表演时还要多得多。
清朝年间,乞丐当街耍"人面蛇",让人不寒而栗:此非蛇而是人。结果,被判凌迟处死。
宏野垂钓
2025-01-22 13:08:43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