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典与沈从文:学术争锋与时代碰撞

趣叭叭本人 2025-01-22 13:44:36

1943年,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计划聘请沈从文担任教授,月薪360元。此事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议,刘文典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公开批评沈从文不配得到如此高薪,并暗指自己应当获得更高的待遇。刘文典的这一反应,揭示了他对沈从文学术成就的轻视。 刘文典,生于1889年,安徽合肥人,早年受陈独秀和刘师培的影响,后赴日本求学,加入同盟会参与革命。回国后,他专心学术,尤其在《庄子》研究上成就卓著。1927年,他成为国立安徽大学的创校校长,并因一次学潮事件与蒋介石发生激烈冲突,导致与蒋介石的关系恶化。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文典随清华大学迁至昆明,并与沈从文等人一起在西南联大执教。沈从文此时被任命为中文系教授,然而刘文典对其学术能力颇为质疑。沈从文的文学成就,尤其是《边城》的成功,与刘文典的学术理念存在明显分歧,这使得两人关系紧张。 一次空袭警报期间,刘文典发现陈寅恪由于视力问题落后,便急忙回去搀扶。而在逃入避难所的混乱中,他看到沈从文也在其中,便当众指责沈从文“跑得不值”。刘文典认为,陈寅恪的奔跑代表了对文化的保护,而沈从文的行动则缺乏相应的文化价值。尽管遭遇公开羞辱,沈从文并未作出反应,保持沉默。 尽管刘文典与沈从文的学术观念不合,沈从文仍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擘,他的《边城》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展现了他对边疆地区人民的深厚关怀。而刘文典则以自信的学术见解和深厚的《庄子》研究立足学界,两人都在各自的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刘文典与沈从文的学术之争,反映了那个时代学者间激烈的思想碰撞,也折射出中国知识分子在动荡年代中的复杂心理与相互关系。

0 阅读:7
趣叭叭本人

趣叭叭本人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