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笔试150+ 大神行测长期稳定80+经验分享
[心]我是24届毕业生,行测分数是82.4分,申论70.5。我对这个分数还是十分满意的,今天就允许我谈谈我对行测的一点点心得与经验,与大家共勉。
01
前期打牢基础
找好适合自己的时间,自己是适合持久战,或是循序渐进,在准备前要有个大方向,做好相应的计划。
首先我是去年二月份开始系统学习。前期一直跟着视频课学习,一边学习,一边在笔记本上做好笔记。看视频课之前,我都会自己先拿着书预习一遍,这样的话哪里有不懂的知识点看直播课的时候就能着重学习,我觉得这也是打牢基础,提高效率很重要的方面。看完视频课后我也会去做一些专项题目巩固提升。
02
中期刷题提升
在前期紧跟视频课打牢基础之后,大概在6月份开始我就开始大量的刷题。
刚入手学习的时候很痛苦,但是前期一定要咬着头皮咬牙做题。一定要线上线下搭配着刷题,线上刷题比较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刷几套,但是考试是用纸质题,因此可以再刷下5000题,刷纸质题可以模拟考试真实情况。刷题是行测必不可少最重要的一环,看视频课只是懂了,大量的刷题才是真正会了。
03
后期查漏补缺
10月底,这个时候历年题模拟题都刷的差不多,会产生大量的错题,可以多花点时间在重温错题上,做到常学常新。另外,后期我每天是上午练行测,下午学习申论,晚上复习今天学的知识,所以并没有大量的再去刷题。
04
分模块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言语
言语要保持稳定性是最难的,我就经历了长达一个月多的言语不稳定情况,后来凭借着积累成语以及错误点的梳理反思,在某一天突然引起质变,言语长期保持80%正确率,这也是我后来能长期稳定80+行测的关键。
我对言语最大的感悟就是:不要纠结那些正确率40%以下的题目,很多题目很怪,太过纠结正确率低的言语题反而容易把自己的思维搞偏,对于这些题错了就错了我看都不看,记好了我们不是来考满分的,只要会做的都做对就已经够了。
平时要做好成语的积累,很多成语我们平时生活中都是用错了,就比如痛心疾首,并不是表示悲痛而是表示痛恨到了极点,要把平时错题的成语写到本子上经常去看。
言语题是最需要刷错题的,把平时错的题目拿出来刷一刷,看看里面的成语词语和知识点掌握了没有。
判断推理
【图推】
这是我第一个攻克的难点,看视频课以及刷题的时候,我会把图推中所有的知识点做成一个思维导图,然后每次有没见过的题型,我都会把知识点写在思维导图中,丰富它的“枝干”。
我刚学习的时候曾经被图推搞得要死要活,有些图推题也是死活也想不出来有什么规律...但是做了思维导图之后,我在脑海中就能想到这种图推题能有什么考点,强烈推荐图推题做思维导图(树状图)。
【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寻找逻辑关系;定义判断是读题时寻找关键点,到选项中对应去找。
判断推理中最难的是论证类题目,但这类题目往往也是有规律可循,先找出论点或分析论据,再去判断选项是加强或削弱(加强削弱方式是基础,在这里不多赘述)。总的来说这一科是最简单的,建议就照着模块老师来,记好笔记,见到题目时先分析这是哪一类题,直接套公式或者解法,练习时也必须保持80%以上正确率,学了一段时间后争取90%到全对。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是最基础的,也是提分最快的版块。想稳定75以上一定要把资料把握好,我的建议是先理解公式,要对各种公式了然于心,然后练正确率,确保多长时间做完一套无所谓,等正确率稳定在80%以上了,可以开始慢慢着手提速。
最后,我资料分析一般都用时20分钟左右。资料分析讲究速度,细心,找准数据,看清题目的问题,千万不要跳进命题人挖的坑里。我平时就是做资料分析题最多,粗略估算我资料至少做了400套左右,但是这次国考资料分析还是错了一个...这里还有一个建议,遇到计算量比较大的最后一题,我一般都是直接跳过,蒙一个之前没有出现的选项...
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可以说是行测模块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了,学数量关系的前提是,你的言语判断资料能做到又好又快,能够给数量关系争取10到15分钟的时间,不然要想学好数量关系也是无稽之谈。其实行测每个版块都要预留一定的时间,不能因为难而选择放弃某个版块,大部分人都是言语判断资料学的都已经很好了,数量就选择性放弃,这样很难拿到高分。
想要拿高分,拉开与其他人行测上的差距,一定不能放弃数量关系。所以数量关系题的做题量取决于当场考试的余留时间,涉及到工程问题、行程问题、钟表问题、几何问题、年龄问题等多方面问题,建议根据个人情况重点复习每个模块的基础知识点,在考场中起码保证做对50%以上的题,其他的题还可以依照刚才常识模块提到的蒙题技巧适当去选。数量关系题以及资料分析题是最需要通过大量做题来去掌握知识点的了,可能有的小伙伴在做题的过程中发现题目中考察的知识点没有被纳入到正常的教学课程或书籍中,出现这种情况纯属正常,大可不必为此感到焦虑,你要做的就是通过做题来充实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备,完善自己的数量关系知识体系。
对于数量关系,我觉得有两个小技巧可以分享:
1是数量关系是选择题,不是填空题,我们不仅要做对更要快,要想节省时间其实很多题目可以根据选项来秒杀,这些秒杀技巧和代入法是很好的提速神器。
2是做数量关系之前,先把每道数量关系题都看一遍,先心里大概了解哪些题比较简单,哪些题比较难,先把简单的解决掉,难的数量关系留在最后,实在不行难的数量题直接懵,我近期考试都发现难题反而在中间,前后都是好入手的或者是很好猜的要知道,在考场上时间是最宝贵的,要合理规划充分利用好考场上的每一分钟,在难题上浪费一分钟很可能最后还做不出来,是对其他题目的不负责任。
常识判断
这个模块,我的建议就是结合实际适当去学习,不能完全放弃,也不要过分纠结。
在平常的备考过程中,除了要观看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半月谈等官方媒体及新闻报道,还应该注重积累一些基础的知识,比如朝代顺序表、著名历史人物、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经济学基本常识等等,这样它出题的时候你即使没见过题中的字眼,但应该会想到它考的知识属于哪个范畴,到时候蒙题的时候也会有所帮助。当然,有的题也无从下手,本人地理历史比较差,所以遇到这种题的话基本都是跳过。还有一个蒙题的技巧(可以适当用用),是基于考试答案平均分布比例来估算,先把会做的题都做上。
平时注重对官方新闻报道的积累,并不是只服务于常识,对行测其他相关模块,比如言语理解与表达也会有所裨益。因为按照目前整体的考试形势来判断,以后的考试会越来越注重实效性和时政性相结合。老实说,我刚看《新闻联播》以及时政新闻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觉得索然无味,都是些领导层面才去了解的东西,与我并无多大关系啊,要不是因为考试我才不去看呢。这样的想法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你一天一天坚持下来,坚持个一星期两星期,你的心态和对新闻时政的理解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05
写在最后
国考是漫长的征程,当你决定了考公,就一定要抵制各种娱乐方面的诱惑,选择与题目为伴,与书本为伴,坚持不懈,并且相信自己。最后你会发现功不唐捐,玉汝于成,结局一定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