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9月10日,邓小平在接见陈济棠的儿子陈树柏时,说了一段让陈树柏非常感动的话:“令尊治粤8年,确有建树,有些老一辈的广东人还在怀念他。”邓小平还亲笔书写鲁迅的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赠与陈树柏。 1936年6月初,以陈济棠、白崇禧为首的西南数十名军事将领,联名通电反蒋,将两广部队向湖南方向开进。南京的蒋介石日夜盘算着如何打掉陈济棠,正苦于师出无名,没想到陈济棠自己跳出来当出头鸟,当即派出陈诚部进驻衡阳,断了两广军队攻长沙、陷武汉的通道,两广陷入出师不利的境地。 陈济棠仗着手中有陆军5个军20万人、空军9个中队190余架飞机和海军数十艘军艇的强大实力,并没有把蒋介石的军事行动放在眼里,甚至还于6月22日宣布成立所谓的军事委员会,摆出了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 蒋介石在部署军事力量对抗陈济棠的同时,一直都没有放松过对广东方面的收买、分化和瓦解工作,而且收效相当明显。 7月2日,广东空军驻广州白云机场第二队的3架飞机和驻从化机场第五队的4架飞机,载着飞行员、广东航校6期甲班的毕业生共40余人,北飞投蒋。空军人员倒戈的第二天,陆军部队的哗变事件接踵而至,第二军副军长(军长由陈济棠本人兼任)兼东区绥靖委员李汉魂在汕头绥靖公署留下所有印信后,前往香港,宣布反陈。 紧随李汉魂其后,粤军大将余汉谋由驻地江西大庾飞往南京晋见蒋介石,并通电全国表示拥护南京。陆军哗变没几天,海军两艘鱼雷艇驶往香港,宣布拥护南京国民政府。 陆海空部队接二连三的反叛,令陈济棠手足无措,而军事上的分崩离析又引发了政治上的土崩瓦解,西南的政界要员陈融、刘芦隐等人纷纷离开广州,表示与陈济棠决裂。南京派来的飞机还不时飞临广州上空散发传单,在市民中引起阵阵骚动。 7月3日,蒋介石在南京主持会议,免去陈济棠本兼各职,由余汉谋接任广东绥靖公署主任兼第四路军总司令。7月14日,余汉谋在大庾通电就职,限老上司陈济棠24小时之内离粤,并将所部由大庾开回韶关,着手进入广州的部署。同时,粤军第二军另一位副军长陈达在广州通电表示服从南京,欢迎余汉谋来穗就职。7月18日,在黄光锐的带领下,广东空军全体投奔南京,浇灭了陈济棠翻本的最后一丝希望。昔日的“南天王”变成了地道的孤家寡人,陈济棠彻底绝望了。 1936年7月18日黄昏时分,陈济棠携带平日聚敛的1200万银元,与卫士10多人一道从黄埔鱼珠炮台登上“海虎”号军舰,悄悄离开了广州。21时许,陈济棠一行换乘英军“蛾”号军舰,踏上了逃亡香港的行程。这天,天气十分恶劣,海上风雨交加,军舰行进缓慢。陈济棠一个人呆坐在舰舱,沉默无语,黯然失神。 抗战爆发后,陈济棠将1200万银元全部上缴给了国民政府,用于支持抗日,在民族大义面前,陈济棠做出了最好的抉择,这点是值得肯定的, 广东问题解决后,广西的新桂系独木难支,9月14日,李宗仁、白崇禧通电表示归顺南京,“两广事变”就此平息。陈济棠失势后,在抗战期间和蒋介石和解,先后担任国民政府农林部长、两广台湾宣慰使、海南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等职务。 1954年11月3日,陈济棠因突发脑溢血在台北去世。 陈济棠在主政广东期间,用功有过,他非常热衷于发展教育事业。从1932年至1934年,陈济棠连续筹措巨资完成了“中山大学”新校舍建设事宜。 1933年,陈济棠又让省政府拨款200余万创办了“勷勤大学”,并于1934年7月1日正式招生开课。此外,陈济棠还以筹资、自捐等方式,先后创办了中山图书馆、广州音乐学院、广州国医学院及数十所省立、县立师范学校,并使全省的中小学数量分别上升了20%和46%。为推进他在广东的建设大业,陈济棠对各种专业人士,尤其是留学归来的科技人员,不仅委以重任,而且待遇优厚。他以月薪1000元大洋聘请建筑师刘大钧,以2000元大洋聘请研究军事化学的专家黄新彦。受陈济棠的礼贤重才感动来粤工作的著名人士还有邹韬奋、张君劢、林砺儒等人。 在陈济棠主粤期间,广州的商业也取得了蓬勃发展。1933年,广州各行商店总数达22178间,平均50人就有一间,1934年上半年就新开张商店3646间,商业区惠爱路和上下九路以及西濠口等中心地带,扩大到了永汉路、一德路和东山等地。1933年,广州的商业银行有498家,其交易的规模与繁荣超过了当时的香港。陈济棠还通过举办展销会的时机,组织华侨到广东考察,以便进一步发展贸易,加快市场繁荣。 虽然和许多逃台的国民党大员一样,陈济棠生前并没能再回到家乡看一看,但在人民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上个世纪80年代,陈济棠的子孙把他的骨灰移回了湛江湖光岩,墓地与妻子莫秀英(1948在广州因病去世)的墓地挨在一起。陈济棠与莫秀英终生情深爱笃,在军阀中已极为罕见,死后夫妇二人又能葬在一起,算是叶落归根了。
1980年9月10日,邓小平在接见陈济棠的儿子陈树柏时,说了一段让陈树柏非常感动
玲珑说历史
2025-01-23 21:57:59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