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7月4日,在宋美龄等许多好友的见证下,张学良与赵一荻在台北北投温泉风景

玲珑说历史 2025-01-23 21:58:00

1964年7月4日,在宋美龄等许多好友的见证下,张学良与赵一荻在台北北投温泉风景区一教堂里举行了一个小型婚礼。此时张学良已63岁,当年的“赵四小姐”也已52岁、风华不再。 张学良真正自由起来,是在上世纪70年代。那时对他的看管已慢慢放开,允许见的人也多了,像张群、张大千等一些老人,他们经常在一起聚,互相请客,聚会越来越多。但那时的张学良,已是风采不再的七旬老人了。 张闾蘅是张学良第五个弟弟张学森的女儿,她从美国留学回来后,先在香港工作了几年,又回台湾住了一段时间。张学良的子女都不在身边,张闾蘅与妹妹张闾芝便成了大伯张学良关系最亲密的家人。 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后被软禁,先是原配妻子于凤至陪伴他辗转于安徽、江西、湖南及贵州等地三年多。因为在贵州时患了乳腺癌,1940年于凤至孤身赴美国治病。而赵一荻则把她和张学良唯一的儿子张闾琳托付给美国朋友代养,自己专门陪伴张学良。张闾琳由于生长在美国,语言及思维与张学良难免有隔阂,因此反而不如张闾蘅与张学良那般亲密。 张闾蘅后来回忆称:跟爽朗、豪放的大伯张学良比起来,伯母赵一荻显得“冷”一些,她很少向外人提及自己内心的感受。张闾蘅说:“大妈是位虔诚的基督徒,我们聊天时她如果插进来,就是宣传她的基督教。有时大伯也不耐烦地打断她:‘行了,我们在聊天呢!’但大妈对大伯来说,是绝对的‘贤妻’,对大伯的饮食起居照顾得非常好,他的生活就是她的全部世界。大伯谈起她时,有时会说:‘人家对我好,我就得对人家好啊。’” 关于于凤至,张闾蘅回忆说:“我后来到美国也见过于凤至,她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在美国生活,于凤至以后再没有见到过大伯。大伯在国外有一笔存款,所以于凤至在生活上没有问题,但后来于凤至一直没有再婚,她还是有怨言的。”1990年春天,93岁的于凤至在美国去世。 从1979年开始,张闾蘅就经常前往大陆。张学良后来得知张闾蘅回大陆的消息后,嘱咐她在回去的时候做两件事:第一件是去给张作霖上坟,第二件是张学良让张闾蘅替他联系两个东北军的老部下万毅和吕正操。 1984年6月,张闾蘅来到北京,她通过杨虎城的儿子杨拯民将她介绍给了吕正操。见到吕正操后,张闾蘅很有好感,她回忆说:“第一眼看到吕将军的时候,我心里就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这个人怎么那么像我大伯,我也按东北人习俗,像在家里喊大伯一样喊他‘大爷’。” 得知张学良身体很好,除了不能离开台湾之外,其他方面已经恢复了自由后,吕正操非常高兴,在张闾蘅离开前,吕正操特意托她给张学良带去一副健身球和上好的新茶,表达了对“少帅”的思念之情,吕正操还让张闾蘅转告张学良,希望能在适当的时候见上一面。 见过吕正操之后,张闾蘅又去看望万毅,她回忆说:“当时万毅将军的两眼其实已经什么都看不见了,但‘看见’我时,他就拉着我的手,我知道他更是想传递对大伯的感情。我从两位老人眼中都能看到他们对大伯的思念。” 回到台湾后,张闾蘅把会面情况仔细汇报给大伯张学良,张学良边听边点头,情绪非常的激动。 1991年3月10日,失去自由达半个多世纪的张学良,终于获准离开台湾去美国探亲。5月23日,吕正操及随员多人,飞往美国看望张学良。1991年5月29日上午,他们在纽约相会。 在纽约见面那天,张闾蘅陪着吕正操乘电梯,电梯门一开,张闾蘅吓了一跳:平时很少穿得那么正式的张学良,那天西装笔挺站在门口迎接他们。吕正操仍按以前的习惯喊张学良为“老校长”。 见面的日子是吕正操选的,之前张闾蘅还奇怪,为什么吕正操一定要选在那天?等到两人见面后张闾蘅才明白,吕正操说:“校长,到今天我跟你隔了54年5个月零4天没有见。”看着两个老人差不多高,头顶都光光的,却像孩子一样一直手拉着手不舍得放下,特别可爱,但张闾蘅看了却直想掉眼泪。 1994年,张学良、赵一荻选择在夏威夷定居。赵一荻年轻时曾患肺癌,割除了一片肺叶,而张学良在40多岁时患了严重的眼疾,因居在深山中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视力差到看人只是影子,打麻将全靠手感,一耳全聋,一耳微有听力。多年来,赵一荻就是张学良的眼和耳,但一大声说话,就喘不过气来,非常辛苦,两人以轮椅代步相依度日。 到了夏威夷之后,曾经的少帅和赵四都变成了老人,他们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后的时光。(图片:张学良和吕正操)

0 阅读:59
玲珑说历史

玲珑说历史

日交月替变幻天地多少颜色,人来人往更易乾坤无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