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下半年,日本在朝鲜频繁征兵,朴来顺的恋人被征去了中国战场,但不知在什么地方,在哪支部队里。 1941年2月,日本人在朴来顺家乡征集青年妇女,组织所谓“战地后勤服务队”,说只是为皇军做饭、洗衣,护理伤病员,食穿不愁,每月发工资,有钱寄回养家等等。 不少年轻妇女经不起蛊惑宣传参加了,大的30来岁,小的只有十五六岁。朴来顺当年25岁,家中人口多,生活艰辛,她既想挣钱养家,又想到战场找自己的恋人,于是也报名参加了。 于是,她们这支“战地后勤服务队”一行30来人,来到了抚顺市日军兵营。 两天后,日本人按大约50人一组进行编队。朴来顺所在的队有日本人和朝鲜人,管事姓崔,是朝鲜人。 编队的第二天,她们洗了澡,换上统一服装,忐忑不安地被崔管事领到大厅里,按照要求排好队,准备体检。不久,来了一位身穿白大衣的中年日本女人,身后跟着五六名彪形大汉。 日本女人神态严肃地说:“体检是为了大东亚圣战,为皇军服务,你们要有牺牲精神。”随后命令大家就地脱光衣服,不许乱说乱动。 可是,大家出于女孩子的羞涩,没人执行她的旨意。日本女人非常气恼,用手指着前排一个女孩,令她出列脱衣。女孩只有十七八岁,吓得脸色苍白,呆若木鸡,一动也不动。 日本女人凶狠地向身后一挥手,两个大汉便恶狼般冲将上来,将女孩强行拉出队列,当众轮流奸污。女孩挣扎着,哭喊着,但无济于事,反而脸都被打肿了。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吓得哭起来,只好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很不情愿地脱下衣服。日本女人逐个把她们翻来转去地仔细查看,百般凌辱,不可言状。 大家原以为通过体检,便可以分配到部队去干后勤工作了。岂不料,就在当天晚上,大院外来了很多日本军人。大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见崔管事在门ロ卖门票,2元日币一张。 买了门票的日本军人争先恐后地拥进院子里,按着票子上的号码,对号对她们强行施暴。顿时,响哭声、斥骂声、撕扯混打声和日本军士的笑声乱成一团。 这一天是1941年3月16日,是朴来顺痛苦经历的开始,她身不由己地成为了“慰安妇”。 1942年1月底,26岁的朴来顺被抽调出抚顺,乘坐日本军舰南下到了海南海口市。 1943年1月,她被再次抽调,被日军用军车送到海南岛南端的三亚红沙欧家园慰安所。这个慰安所是日军强迫民工修盖的,里面共有52名姐妹,中国台湾人和朝鲜人各占一半。日本女人则安排在三亚市内的慰安所,专职接待日本军官。 后来,日本人调来一个姓金的朝鲜人当管事,朴来顺从他那里终于得到恋人的消息。金管事与她恋人被征兵到中国后,同在一个部队,在华北地区作战。不出3个月,她恋人就战死在战场上。 这个噩耗使她痛不欲生,几乎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念,连续痛哭了几天几夜,大病一场,差点没命。可丧尽天良的是,她大病未愈,日本人还强迫她起床接客。好在她命大,如此摧残折磨却大难不死。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随后日军一批批撤离海南岛,遣返回国。朴来顺因生病体弱,被日本人遗弃不管,有些被征兵来海南岛服役的朝鲜人和中国台湾人,也因此被弃之不顾。 幸运的是,在日军离琼的惶恐慌乱之中,朴来顺结识了一位被日军遗弃的朝鲜青年,名叫石建顺,是汽车修理工。同是天涯沦落的命运促使他俩走到了一起,于1948年正式结婚。 随后,二人迁居三亚市郊的荔枝沟,自食其力,以刈茅草出卖和干杂活为生。可惜的是,可能在慰安所时身体被摧残,朴来顺没能生育一男半女,但生活还是幸福美满的。 1955年,厄运又降临在朴来顺头上,相依为命的石建顺不幸病故,孤苦零丁的朴来顺举目无亲,感到绝望。 这时,当地人民政府给予了来自异国的她关怀,安排她到保亭县公路工区当养路工,住在离县城6公里的道班宿里,使她感受到了人生世间的温暖。 1973年,政府给她办了“外国人居留证”,每年得续办一次手续。她觉得麻烦,几年后就没管了。 朴来顺年老退休后,单位为了使她安度晚年,每月破例发给在职时的百分之百的工资,住进县城公路区宿舍,还特别关照地为她多盖了一间伙房。 当时,工区职工住房紧缺,有些职工甚至还没有住房,领导却对她优先照顾。每当她生病患疾时,领导总是派出女工专门照料。她年老有病之后,连1000多块钱的贵重棺材,工区领导都为她准备好了。而她也入乡随俗,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准备了几套寿衣。 朴来顺的后半生一直得到人民政府的关怀和工友们无微不至的帮助、照顾,她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说。 90年代,朴来顺的慰安妇经历被报道后,经常有人来看望她,了解她来中国的经历和生活情况。其中,有一个人始终沉默不言,临走时握着她的手,递给她一支香烟(在慰安所时,她百无聊赖,抽上了烟),她认得上面印的是朝鲜文字,大概是韩国来的人。 于是,朴来顺说:“我早就不想回去了。我在韩国只生活25年,在中国却生活了53年,政府和人民没有歧视我,对我像亲姐妹,我舍不得离开。”
1940年下半年,日本在朝鲜频繁征兵,朴来顺的恋人被征去了中国战场,但不知在什么
市井老李
2025-01-23 22:59:37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