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胡适给女笔友“莎菲”写信,两人兴趣爱好一致,5个时间就寄出去40多封

健汉看国际 2025-01-25 10:26:14

1916年,胡适给女笔友“莎菲”写信,两人兴趣爱好一致,5个时间就寄出去40多封书信。胡适将她视若知己,无话不谈。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当中的先驱人物,但他在谈起“莎菲”的时候无不称赞她的才华。 胡适说:“当我们还在讨论新文学问题的时候,莎菲却已开始用白话做文学了……《小雨点》也是《新青年》时期最早的创作的一篇。” 这个“莎菲”究竟是谁呢? “莎菲”是才女陈衡哲首次发表作品时的笔名,她原名陈燕,祖籍湖南衡山,生活在江苏常州。 她出生一个清朝末年的官宦之家,家中经济条件优越。父亲陈韬是有名的诗人和学者,受到父亲的影响,陈衡哲在作诗方面也颇有才气。 她是“五四”时期知名的女作家、女学者之一,最早出国留学的那批女留学生之一,也是胡适的笔友之一,跟胡适关系非同一般。 就连杨绛先生都有写过一篇文章《怀念陈衡哲》,回忆起跟陈衡哲夫妇相处的时光。 陈衡哲夫妇俩都很爱读书,跟钱锺书、杨绛夫妇趣味相投,两家人经常约着一起吃饭、一起谈笑风生。 杨绛有时候也会给陈衡哲写信,给她写信的时候要称呼她为“莎菲先生”。 陈衡哲、胡适成为笔友的契机,还是在于两个人同在国外留学。陈当时就读于美国沃莎女校,跟胡适在同一个国家。 1916年10月,胡适开始跟“莎菲”通信,两个人都身处于异国他乡,知识水平相当,谈天说地,好不痛快。 在短短五个月内,胡适就给陈衡哲寄出了40多封书信。两个人都没有见过面,只是因为一篇文章结缘,靠着文字书信的形式,谈论文学、哲学和生活琐事,并没有写关系暧昧的情书。 1917年4月7日,胡适第一次见到陈衡哲,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在宴会上,打扮精致漂亮的陈衡哲给胡适留下了深刻印象,两个人匆匆又分别了。 陈衡哲在胡适心里绝对是不一样的,胡适一向反对别人取洋名字,可他却将自己的独女取名为“素斐”,英文名sophia,即“莎菲”。 或许是胡适借着女儿的名字,在怀念那位可望而不可得的朋友,可见胡适对陈衡哲的眷恋之深。 甚至还有人仔细看过他们的作品,1924年陈衡哲在《小说月报》(10月号)上发表了名为《洛绮思的问题》的小说,在这篇文章里他们读到了不一样的情感。 还有传闻说两个人在留学期间有过一段时间的短暂交往,但是苦于毕业和家庭的压力无奈分手。 胡适回家与原配江冬秀结婚,陈衡哲嫁给了爱慕她的同学任鸿隽,两个人如同不相交的平行线,再也没有了密切的往来。 两家人成为了很好的朋友,陈衡哲和胡适都已经儿孙满堂了,有缘无分就是如此。

0 阅读:25
健汉看国际

健汉看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