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河北老太太张翠萍临终前,再三叮嘱儿子朱海清:“你记着,等我死后,无论你发现了什么,都不要吱声!” 1982年那会儿,中国正从一场大乱子里慢慢缓过来,日子开始一点点回归正常。改革开放的风嘛,也才刚吹没多久,乡下的生活还是跟往常一样,安安静静的,没啥大变化。就在河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有个80岁的老太太叫张翠萍,她一辈子都勤勤恳恳的,村里人都很尊敬她。可谁能想到,她快不行的时候,跟儿子朱海清说的那句话,却让朱海清心里直犯嘀咕,怎么想也想不明白。张翠萍在快不行的时候,紧紧抓着儿子的手,一遍遍地说:“儿啊,我走了以后,不管看到啥,你都别吭声啊!”这话没头没尾的,朱海清想问个明白,可他妈已经咽气了。按村里的规矩,朱海清给妈办了丧事,但妈的那句话老在他心里转悠。 张翠萍一辈子都在这个村里,一个连字都不认识的农村妇女能有啥秘密呢?朱海清开始在妈屋里翻腾,想找点线索。屋里头就几件粗布衣服和日常用的东西,看起来都挺平常的。他正琢磨妈那会儿是不是糊涂了呢,一眼瞅见床脚藏着个小箱子,还上着锁。打开那个积满灰尘和蜘蛛网的小箱子,一股老纸的味道猛地冲了出来。里面塞满了欠条,好多都发霉、烂掉了。有一张欠条上写着:“1942年5月18日,张翠萍给八路军李运昌筹了三百斤粮食。”这些欠条加一块儿,足足有七千斤粮食呢!朱海清真不敢相信,他那个不识字的妈妈,四十年前居然能给八路军弄到这么多粮食。 张翠萍去世后,这些欠条的事儿就跟着埋进土里了。朱海清一直记着妈妈的遗言,从没跟别人提过这事儿。直到有一天,有个陌生男人找上门来,说他就是当年写欠条的那个八路军李运昌。听到张翠萍走了的消息,李运昌眼眶都红了,说自己来晚了,没能还上这份天大的人情。李运昌带着一笔大钱,打算还清当年欠下的七千斤粮食的债。可朱海清一看这数目不小,硬是不肯收,说是要以老妈的名义把钱捐给更需要的人。 在那个打仗的艰难年月,像张翠萍这样的老百姓,用自己的力量帮了八路军和共产党大忙。她们的名字可能没在历史上留下,但她们做的好事和无私奉献,对新中国取得胜利可重要了。张翠萍的事儿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平平常常的,她们为国家和人民做的贡献,我们得一直记在心里,感激她们。
1982年,河北老太太张翠萍临终前,再三叮嘱儿子朱海清:“你记着,等我死后,无论
笑看人间事
2025-01-25 19:14:22
0
阅读: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