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这么一个段子,段子是明太祖朱元璋和下属之间的一段对话,大致意思如下。 下属慌忙跑到朱元璋面前报告:“陛下,大事不好了,太子造反了!” 不料,朱元璋却不怒反喜:“当真?这是好事啊!快去看看,太子兵力够不够,不够去给他添点……” 这段看似荒唐的对话,当然只是段子而已,但却也充分地体现了朱元璋与儿子朱标之间那不同于历朝历代其他皇帝与太子之间的特殊关系。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皇帝与太子之间似乎都是矛盾的存在。 一方面,皇帝作为国家现任统治者,必须要尽早册立太子,并且要多番培养磨练,才能固国本,确保将来太子能够顺利接班。 另一方面,为了避免自己提早成为“太上皇”,甚至是“先皇”,皇帝又要时刻防备着太子篡位,因此,不得不费尽心思在其间找到平衡点。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皇帝与太子之间的关系都是在这样无休无止的培养与防备当中延续下来的。 然而,到了明朝,在朱元璋与太子朱标之间,这样的关系却瞬间荡然无存。 关于个中原因,主要还是朱元璋对太子朱标的感情很深,并且对朱标非常信任,更重要的是,朱标自己也非常有能力,性格宽厚仁慈,早早就表现出了一代明君的风范,令朱元璋非常的满意,他根本就不相信朱标会造自己的反。 要说朱元璋还有点不放心的,唯一的一点可能就是朱标性格稍显软弱,与父亲的杀伐果断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朱元璋看来,如果朱标性格能够再果决强势一些,那简直就是完美了! 这也便是段子当中朱元璋“不怒反喜”的根本原因所在!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当时大明王朝已经大一统的情况下,朱标的性格倒也未必就会坏事,这样的性格,反倒是有可能会让他成为一代明君,毕竟,和平时期的君王,最重要的还是要宽厚仁慈和治国理政的能力,而这两点,恰好都是朱标所具备的。 遗憾的是,朱标并没有这个福分,不仅没能继承皇位,反倒是先于父亲而去世了……
网上有这么一个段子,段子是明太祖朱元璋和下属之间的一段对话,大致意思如下。 下
笑看人间事
2025-01-23 20:32:14
0
阅读:1060
东泉
朱标如果长寿 大明至少在前期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重度嗜茶
朱标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