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再三劝告:老年人这3个时间段,宁愿在家躺着,也别出门锻炼     老人们出门

蒙哥谈养护 2025-01-26 11:02:23

医生再三劝告:老年人这3个时间段,宁愿在家躺着,也别出门锻炼     老人们出门锻炼,究竟是为了健康,还是为了刺激家人的心脏?这个问题,几乎每位医生都能脱口而出答案:“适度锻炼有益,过度锻炼致命!”   有人可能觉得,这不是开玩笑的事么?毕竟大家都说“动一动,活一活”,这确实没错。但不是所有的时间,大家都应该跑去公园围着跑道一圈圈地转。 说实话,有些时候,出门锻炼的勇气要小心点,毕竟身体的状态不是随时都能支撑你去迎接一场“极限挑战”的。 尤其是老年人,有些身体信号,是直接告诉你:“你现在回家躺着吧。”那些看似精力充沛的老人,其实也许正背负着看不见的健康危机。   首先,老年人的第一道“雷区”就是早晨的五点到七点。你可能会笑:“这不就是晨跑的黄金时间吗?”告诉你,千万别!这个时候,很多人的血压还没适应完全清晨的环境。 正常来说,人体在清晨起床后,血压会上升。如果你正好站在门口,准备出发做一些高强度的锻炼,血管压力就会大增。你想想,刚起床的你,像刚刚启动的汽车,发动机一加速,后果可想而知。 医生常常碰到一些“锻炼狂热分子”,有一位退休老教师,每天清晨五点半准时出门跑步,结果有一次就发生了严重的晕厥事故,幸好没有大事,经过一番紧急治疗才恢复过来。 这个错误给医生的提醒非常直接:“让老人们再三思考晨跑这件事,尤其是在极端早晨的低温时段。”   另外,很多人把中午当作休息时段,但中午12点到2点,恰恰是另一个极为不适合锻炼的时间。你或许会想:“天那么热,谁不想大热天溜达一圈?” 但殊不知,太阳最猛烈的时段,正是你体力最脆弱的时候。就像有些老年人特别喜欢在这个时间去公园转转,结果身边的朋友一提醒:“你看天热了,你就不要出去啊!” 但总有些人不听,认为只有在这段时间出门才能保证充足的时间锻炼。你看看,这些老人,一边挥汗如雨,一边还背负着糖尿病、心脏病等问题,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中暑、脱水等问题。 以前有个大爷,年纪六十多,硬是撑着去走了两公里,回来时直接晕倒在沙发上,最后送进了医院。医生说,缺乏准备和保暖措施的情况下,强行高温锻炼,可能让身体机能崩溃。   接下来,另一个“出门锻炼”高危时段是晚上七点到九点。晚上,大家常常觉得自己有了点时间休息,心里想着,跑个步,锻炼下身体,顺便还可以放松一下。 问题来了,晚上这个时段的肾上腺素已经开始慢慢消退,身体进入了休息模式,这时候不适合做剧烈的运动。很多老年人在这个时候依然会坚持去公园跑步,觉得这样可以加速代谢。 殊不知,长时间不规律的运动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甚至有引发心脏病的风险。医生曾接诊过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每天傍晚九点准时出门走两小时的快步走,虽然她自己很享受这个过程,可是慢慢地,她出现了频繁的胸闷、气短,最后被发现是因为心脏在过度负荷下出现了问题。 你说,咱们国家很多老年人有着“我要活得更久”的理念,这很好,可是这种行为明显是反作用力。   这些例子不难看出,无论是早晨、午间还是晚上,这些时间段对于老年人来说,锻炼都不是一件完全安全的事。 其实,老年人的健康状态、体力和耐力与年轻人相差甚远,强行进行某些不合时宜的锻炼,真的不值当。这不仅仅是时间上的问题,还跟生理机能息息相关。 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病等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可能在这些特殊时段触发一些身体不适,最终导致严重的后果。   当然,这并不是说老人们应该彻底放弃锻炼,像我们说的那样“躺平”。如果老人们想保持健康,还是可以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进行适度的锻炼。 最好的选择是,避开高温和剧烈的运动,保持适中的活动量,做一些温和的散步、太极等有氧运动。 而最最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调整运动计划,而不是人云亦云,听着别人说什么,自己就盲目地去尝试。   所以,医生的话不单是提醒你某些时间段别出门,最重要的是告诉你:锻炼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在适合的时间里做适合的事情,健康才能有更好的保障。

1 阅读:1485
蒙哥谈养护

蒙哥谈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