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早晨,齐白石去买菜。他看到一小伙子的白菜好,便问:“白菜多少钱一棵?”小伙子抬眼一看,答道:“不卖!” 齐白石奇怪,追问:“为何不卖?”接下来小伙子的一句话,把齐白石逗笑了。 齐白石在北京的家中,有一口旧棺材,这口棺材出自他的家乡,自带至北京。 他将棺材放置于住宅的西侧廊下,外覆油布。 对于许多不知情的访客来说,这个棺材看起来只是一件家具。 然而,一次讨论中,齐白石展示了这件看似普通的“家具”其实是他的棺材。 尽管后来齐白石又新定了一口棺材,旧的棺材依旧摆放在原处。 对于齐白石来说,准备棺材是家乡的习俗。 齐白石诞生于一个贫寒的农家。 少年时期,齐白石的艺术之路始于木工技艺,他曾师从周之美学习雕花。 除木工外,齐白石也逐渐涉猎绘画。 长大后,齐白石游历各地,积累了大量的绘画素材,但直到中年之后,他的艺术才逐渐得到认可。 直到57岁移居北京,齐白石的艺术生涯才真正步入成熟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到了七八十岁时,他的画艺已臻至高峰,尤其擅长虾、昆虫等小生物的描绘。 在北京的岁月里,齐白石的名声大振,许多人慕名前来求画。 尽管生活条件好转,家中的日常事务仍旧亲力亲为。 齐白石对家人要求严格,然而对外人却表现出极大的慷慨。 齐白石对待求画者也有着自己的一套原则,尤其是对待有权有势者和普通百姓的态度迥异。 一次,有官员请他画虾并强调要七只,但齐白石却只画了五只,坚持每只虾价值100元,最终官员只得额外支付以补全七只虾。 在另一场合,一个普通的卖菜人因仰慕齐白石而想用一车白菜交换一幅画,齐白石不仅应允了请求,还在送画时赠予对方一颗白菜 齐白石年轻时,他通过复制《芥子圆画谱》和《二金蝶堂印谱》来磨练自己的技艺。 这些画谱和印谱的描摹,并没有采用色彩,这是他对艺术的尊重。 齐白石在其艺术生涯中,曾深受金冬心的影响,金冬心艺术风格多变,齐白石对此深为钦佩。 齐白石曾获赠一册《借山吟馆诗草》,这本书不仅珍贵在于其内容,更在于它的前序由樊樊山亲自手写。 书中的字体扁平,点画肥厚,与正书局影印的金冬心自书诗稿的风格惊人地相似。 齐白石在模仿金冬心的过程中,不限于书法。 金冬心有诸多别号,齐白石亦创造了与之对应的别号。 除了书法和别号的模仿外,齐白石尤其推崇李邕的《云麾李思训碑》,认为其书法达到了极致的艺术水平。 齐白石家中挂有宋代陈搏写的对联拓本,其字体承袭了北魏《石门铭》的风格。 有一次,齐白石拿出一块已磨平的寿山石印章,从案下的支架中取出一本旧得发黄的《六书通》,在书中查找“迟”字的用法后,齐白石在印面上倒写下“齐良迟”三字。 他对着镜子核对印文,稍作修改后便开始雕刻。 他只在笔画的一侧下刀。 完成主体文字后,他又刻上了“边款”,署名“长儿求实”。 这位艺术大师,曾深受吴昌硕影响,其住所墙上挂着的紫藤花画作便是明证。 吴昌硕以擅长描绘自然闻名,而齐白石则在观赏其作品时,常以本地语称呼紫藤为“葡萄藤”。 尽管齐白石两次访问上海时均未能见到吴昌硕,但这并未减少他对吴先生的敬意。 除了艺术上的交流,齐白石的人格也同样值得钦佩。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伪政权曾试图继续聘请他为教授,但齐白石坚决拒绝,甚至在聘书信封上写下“齐白石死了”五个字,并将其退回。 此外,当伪警察曾企图强迫其家族出人出钱时,齐白石更是义愤填膺,准备亲自以拐杖赶走对方。 1952年,艾青携带一幅珍贵的画作造访齐白石。 齐白石通过放大镜仔细检查每一个细节后,认出这是他多年前的作品。 他提出以两幅新近创作的画作交换,但艾青拒绝了这一提议。 在艾青离开后,齐白石决定回到基础练习。 齐白石认为即使在艺术领域取得了高度的成就,也应持续精进。 即使在晚年,齐白石也没有停止探索,展现出一位真正艺术家的风范。
一天早晨,齐白石去买菜。他看到一小伙子的白菜好,便问:“白菜多少钱一棵?”小伙子
连连有鱼
2025-01-26 14:12:2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