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6年,安禄山捕获了哥舒翰,并将他擒拿,哥舒翰跪地求饶,称:“我有眼不识泰山,恳请皇帝宽恕。”安禄山得意洋洋地指着哥舒翰,讥讽道:“你曾看不起我,现在落到我手里,感觉如何?”哥舒翰认罪并表示:“你是开创天下的皇帝,虽未完全平定,但李光弼在土门,来调在河南,鲁炅在南阳。我愿写信招降他们,迅速平定三方唐军。”安禄山听后非常高兴,立刻任命哥舒翰为宰相,但他随后斩杀了火拔归仁,因他背叛了主人。令人唏嘘的是,尽管哥舒翰力图投降,最后还是死于安庆绪之手。 哥舒翰,西突厥汗国哥舒部人,父亲去世后,他来到长安并在三年后决定从军。746年,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发现了他的才能,任命他为牙将。不久,哥舒翰被派往新城讨伐吐蕃,途中他因与副将冲突,愤怒之下将其打死,此举令军中众将大为震惊。哥舒翰之后在与吐蕃的苦拔海战斗中,以一己之力击败了三支吐蕃军队,名声大振。 748年,李林甫陷害王忠嗣,唐玄宗召见了哥舒翰,并请求他为王忠嗣辩护。哥舒翰直言:“如果正道尚存,王忠嗣必不会冤枉,若正道失去,多拿金帛又有何用?”他带着一个包裹,跪在唐玄宗前,哭诉王忠嗣的冤屈,最终唐玄宗为此从轻发落,将王忠嗣贬为汉阳太守,哥舒翰因此被誉为侠义与勇壮的代表。 尽管哥舒翰勇猛无比,但与安禄山关系紧张。唐玄宗多次设宴试图撮合二人,但哥舒翰始终未能放下心结。有一次,安禄山试图与哥舒翰示好,但哥舒翰回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狐向着自己的巢穴叫,是不吉利,因为它忘本。”这句话引起了安禄山的愤怒,二人的关系更加恶化。 749年,哥舒翰被命令夺回吐蕃的石堡城,最终用不到半个月时间便成功夺回并生擒大量吐蕃军官,唐玄宗因此给予他厚赏。几年后,哥舒翰因病暂时回京,但却在756年,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聚集大军进攻长安,唐玄宗急令哥舒翰出镇潼关。哥舒翰因健康问题犹豫不决,最终被迫带领二十万大军出关,但途中遭遇安禄山伏击,结果全军覆没,仅剩少数士兵跟随他逃回。 哥舒翰的部下火拔归仁见形势不妙,投降安禄山,但哥舒翰坚守节操,拒绝投降。他被捕后,写信劝降曾经的部下,然而,信中所说的“投降”遭到了骂声。安禄山未能招降成功,决定将哥舒翰囚禁。 757年,郭子仪收复洛阳,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退守邺城。在临走时,安庆绪将哥舒翰和其他被俘的唐将全部处决,哥舒翰在此时英勇陨落,一代名将至此终结。
756年,安禄山捕获了哥舒翰,并将他擒拿,哥舒翰跪地求饶,称:“我有眼不识泰山,
叨客文史呀
2025-01-26 15:51:27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