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8年,康熙皇帝下旨处死吴三桂的所有孙子,包括建宁公主的两个儿子。建宁公主吓

熹然说历史 2025-01-26 22:05:22

1678年,康熙皇帝下旨处死吴三桂的所有孙子,包括建宁公主的两个儿子。建宁公主吓坏了,哭着跪到康熙跟前:“姑姑求你,放过我的两个儿子吧!” 建宁公主阿吉格,是皇太极的第十四个女儿。她的母亲是蒙古察哈尔部的奇垒氏,在后宫里地位并不高,所以阿吉格从小就没得到太多的宠爱。 皇太极驾崩时,阿吉格不过两岁,连同母亲在宫里艰难度日。到了阿吉格13岁那年,清廷为了笼络平西王吴三桂,孝庄太后做主,把阿吉格嫁给了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 这门婚事,完全是出于政治考量。阿吉格成了联姻的工具,从此身不由己。吴应熊虽然是吴三桂之子,但为人谦和,颇有书生之风。 婚后,吴应熊对阿吉格宠爱有加。两人很快有了感情,婚姻生活恩爱融洽。吴应熊还时常带着阿吉格去京城的寺庙进香,去郊外踏青游玩。 有了吴应熊的疼爱,阿吉格感觉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女人。她先后被封为和硕长公主、和硕建宁长公主,吴应熊也官运亨通,不断晋升。 夫妻二人先后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吴世璠的降生,更是让吴应熊欣喜若狂。一家人和和美美,不知道,外面的风云变幻,已经悄然而至。 那时的清廷,南边有三藩虎视眈眈。尤其是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盘踞已久,实力强大。吴应熊虽在京城为官,但朝廷对他总有所提防。 阿吉格和吴应熊虽贵为公主和驸马,实则是皇宫里的人质。他们一家人看似荣华富贵,实际上命运早已被绑在了政治的战车上,谁也摆脱不了。 到了康熙执政的前期,清廷的矛盾重重。康熙因为要应对北方的准噶尔部,不得不对吴三桂采取怀柔政策。而吴三桂在云南也越发跋扈,朝廷对他早就忌惮不已。 终于有一天,康熙下定决心要收拾吴三桂。他先是派人去云南,想要废除吴三桂的藩王地位。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吴三桂,他誓死不从,要跟朝廷决一死战。 吴三桂留在京城的儿子吴应熊和孙子,顿时沦为了阶下囚。康熙大发雷霆,吴应熊这个驸马再受宠,也难逃一死。后来康熙赶尽杀绝,不但将吴应熊斩首,还要杀他的儿子。 建宁公主吓坏了,她跪在康熙跟前苦苦哀求,希望能放过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可是康熙哪里肯答应,他要杀一儆百,绝不姑息。 为了儿子,建宁公主又去找太后孝庄。孝庄曾经最疼爱阿吉格,现在却对她关上了宫门。阿吉格绝望了,她眼睁睁看着丈夫和大儿子吴世霖被朝廷处死,就像心都死了一样。 阿吉格和剩下的两个小儿子被软禁在王府里,日日以泪洗面。京城里风声鹤唳,人人自危。谁也不敢去王府看望阿吉格娘儿三个,生怕被株连九族。 吴三桂在云南得知儿子和孙子的死讯,悲痛欲绝。他一病不起,终日郁郁寡欢。没过多久,吴三桂就病逝了。年仅十六岁的孙子吴世璠还太稚嫩,根本扛不起大旗。 清廷抓住机会,一鼓作气攻下云南,吴世璠仓皇出逃。战火纷飞中,吴世璠自知大势已去,他咬牙切齿自刎而亡。从此,吴家满门都被诛戮殆尽。 三藩之乱终于平定,康熙可以专心对付北方的敌人了。可是,这场叛乱带来的血雨腥风,却波及无辜。建宁公主的一家,就成了政治斗争下的牺牲品。 三藩之乱平定后,康熙下令彻查吴三桂府邸。结果在府中搜出了大量吴三桂与吴应熊的密信往来,证实吴应熊生前一直在给父亲传递朝廷的重要情报。康熙震怒之下,下令将吴三桂家族赶尽杀绝。 建宁公主寄人篱下的两个小儿子,自然在诛杀之列。公主听闻这个噩耗,吓得魂不附体。她跌跌撞撞来到康熙面前,泪如雨下,苦苦哀求道:"皇上念在姑姑一片真心,饶了两个孩子吧!" 可是这一次,康熙铁了心要斩草除根。他不想再留隐患,以免重蹈吴三桂的覆辙。康熙狠下心来,下令将建宁公主的两个孩子缢杀。幼子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再没了哭声。 公主痛不欲生,哀嚎着晕死过去。醒来后,她发现孩子们已经不见踪影,不知道被抛尸在何处荒野。从此,建宁公主再也没能走出失去亲人的阴霾。 康熙下旨,将公主圈禁在额驸府中,不许踏出王府半步。府里的奴仆都被撤走,只留下公主一人。她终日郁郁寡欢,以泪洗面,连话都不愿意说。 康熙有时候会去看望公主,说她"为叛寇所累",让她节哀顺变。可是丧子失夫之痛,又岂是一两句宽慰就能抚平的?公主的悲伤,旁人无法体会。 岁月悠悠,一晃眼就是二十多年。公主困顿在王府里,了无生趣。她渐渐变得衰老,记忆力也在衰退。有时候甚至会恍惚,仿佛儿子和丈夫还活着,在府里嬉笑怒骂。 直到康熙四十一年,公主终于在孤寂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一代悲情公主,就此香消玉殒。她的一生,都困在了皇权的枷锁里,难以脱身。

0 阅读:0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