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陈洪远在与大部队走散后,偶然发现一个山洞。洞内竟隐藏着越军秘密电台,正当他准备摧毁时,身后突然传来微弱的呼吸声。当他猛然回头,看到一双凝视着他的眼睛…… 1984年的某一天,位于中越边境的丛林深处,硝烟弥漫,战火激烈。 一位身着迷彩服的士兵,正躲避着越军的巡逻。 这名士兵就是陈洪远,贵州省镇远县人,当时22岁的他,是昆明军区40师118团1营尖刀连的一名班长。 陈洪远从小在贵州的大山中长大,熟悉山林环境,体力和耐力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 1981年,他参军入伍,凭借出色的体能和过人的胆识,很快成为部队中的尖刀人物。 在多次对越作战中,他积累了丰富的丛林作战经验,也练就了敏锐的战场直觉。 这一天,他所在部队在老山地区执行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由于越军的猛烈炮击和浓雾,部队队形被打散,陈洪远与战友失去了联系。 他独自穿行于热带丛林中,耳边是越军巡逻队的脚步声,心跳却始终平稳。 他清楚,唯一的选择就是向山顶摸索,找到大部队。 丛林的夜晚异常静谧,唯有远处偶尔传来的枪声和脚下的泥水声,提醒着他身处的环境。 一步步前行,陈洪远发现前方有一处被藤蔓遮掩的山洞。 怀着一份军人的警惕,他走了进去。 洞内一片昏暗,微弱的光线从洞口洒进来,照亮了角落里的金属反光。 等到眼睛适应了黑暗,陈洪远猛然发现,这里竟然是一处越军的秘密电台! 地上散落着几张越南文字的文件,电台旁还闪烁着绿光,显然不久前还在使用。 这一发现让陈洪远又惊又喜。 他知道,这种秘密电台对于敌方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了一般装备。 如果能摧毁它,就等于切断了越军的通信网络,为己方赢得了宝贵的战斗时间。 就在他屏气凝神,准备破坏电台时,背后突然传来微弱的呼吸声。 他迅速转身,将枪口对准声源。一双眼睛在黑暗中盯着他,目光充满了警惕与虚弱。 他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竟然是一个负伤的越军士兵! 那名士兵蜷缩在角落,显然已经失去了反抗能力。 但即便如此,陈洪远依然保持高度警惕。他的手指扣在扳机上,却没有立刻扣下。 此刻,他的脑海里闪过无数念头:他可以选择直接射击,彻底排除隐患,也可以放过这个手无寸铁的敌人。 在短暂的对峙后,陈洪远最终选择了无视这个士兵。 他将注意力重新放回到电台上,迅速用匕首剪断了电台的电线,又用随身携带的炸药包将其彻底摧毁。 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没有发出一丝多余的声音。 完成任务后,他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再次转身看向那个士兵。 对方显然已经意识到大势已去,眼神中带着一丝绝望。 出于人道主义,陈洪远简单地为他包扎了伤口,并在临走前留下一瓶水。 山洞的外面,夜色依旧深沉。陈洪远背着战利品,继续向己方阵地的方向摸索。 路上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敌军的巡逻队随时可能出现,而丛林中崎岖不平的地形也让人难以辨别方向。 就在这时,陈洪远突然听到远处传来密集的脚步声。 他迅速隐蔽在一棵大树后,屏住呼吸,静静等待着巡逻队离去。 在敌阵中穿行的这段经历,对陈洪远来说无异于一场生死考验。 让他能够坚持下来的,不仅是军人的职责,更是内心深处对胜利的渴望。 经过几次惊险的躲避,他终于看到了远处的光亮,那是己方的营地。 他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营地时,战友们的欢呼声响彻夜空。 陈洪远带回的不仅是越军的机密文件,还有敌军通信网络被破坏的好消息。 事实证明,他的行动为接下来的战斗赢得了关键优势。 战斗带来的伤痛并未远去。 陈洪远因左眼受伤而永久失明,可面对这一事实,他却表现得异常豁达。 “这样也好,打枪的时候不用刻意闭眼了。” 他用这样的玩笑安慰着自己,也感染了身边的战友。 陈洪远的英勇事迹成为了部队教育的典范。 在后来的军事报告会上,常有人提到他在战场上的冷静与勇敢。 一位士兵说:“陈洪远让我明白,真正的英雄不是不害怕,而是在害怕中依然选择前行。” 历史长河中,有无数像陈洪远这样的战斗英雄。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守护着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安全。
1984年,陈洪远在与大部队走散后,偶然发现一个山洞。洞内竟隐藏着越军秘密电台,
小娅说知识
2025-01-26 22:53:12
0
阅读:1309
幸福人生
向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