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南宋抗金名将,其背上所刺之字并非广为人知的“精忠报国”,而是“尽忠报国”。据《宋史》记载,此字为岳飞之母姚氏所刺,意在激励岳飞全力报效国家。后来,“精忠报国”之说源于宋朝皇帝赵构对岳飞的夸赞,及至清朝小说《说岳全传》的流传,这一误传才广为人知。
姚氏选“尽忠”二字,寓意拼尽全力、忠心耿耿,既是对儿子的期望,也包含了她对国家的忠心。岳飞铭记母训,将“尽忠报国”作为信条,在军营中屡立战功,组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多次北伐,收复失地,创造军事奇迹,成为南宋军民心中的大英雄。
然而,岳飞的一生也充满遗憾。在准备发动对金军最后一击时,宋高宗赵构连发十二道金牌令其撤军,成为其军事生涯的转折点。岳飞的故事不仅是个人传奇,更是对忠诚、信念的坚守。他的一生启示我们,真正的忠诚不仅是对国家的热爱,更是对信念的执着追求。
在今天的社会,岳飞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意义。他提醒我们珍惜和平,铭记历史,传承无私、忠诚、勇敢的精神,为构建更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