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欠了我们家400块大洋,现在我们家有困难,可以还给我们吗?”2015年,一位老人走进孝感市人民政府,拿着一张85年前的欠条,对工作人员说道。 老人名叫杨明荣,他攥着这张欠条犹豫不已,脑袋里反复回想之前父亲去世时的交代:“儿呀,这张欠条价值千金,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弄丢。” 杨明荣知道这张欠条意义非凡,但倘若它真的价值千金,这也许是他们家唯一一根救命稻草。 他将欠条交给工作人员,面带恳切的告诉对方,自己想要回多年前欠下的400块大洋。 光是听到大洋和红军这四个字,工作人员就一头雾水了,如今已经是新世纪,怎么还有这么一张欠条呢? 可当他接过老人交过来的欠条,看着泛黄纸张上的笔墨,却露出了惊讶的神色,随即将此事报告给上级。 他们拿着杨明荣老人的欠条进行核准,又询问老人欠条的来历。这时老人才告知他们,这张欠条其实是他们家的传家宝。 85年前,红军在他们家附近筹粮筹钱,那时他祖父还是富甲一方的地主,得知红军有困难二话没说,就家里的400块大洋拿了出来。 不仅如此,祖父和父亲还动员了乡亲们,给红军准备了很多干粮和馒头。 红军大队长感激他祖父杨长银的好心,便给他们家打了一张欠条,承诺等解放后再按本息还给他们。 不过对杨长银来说,这张欠条的价值可不是400块大洋能买断的。 红军是人民的队伍,彼时国内风雨飘摇、人人自危,这支新生的队伍却能团结起来保护百姓。 杨长银是地主乡绅,却愿意为了普通老百姓的未来支持一把。 他将欠条当成传家宝,交给儿子代代传下去,这份情谊值得后人铭记。 可惜到了杨明荣这一代,他们家已经变得家徒四壁,连妻子的医药费都拿不出来。 他跟妻子相依为命大半生,靠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完全是看老天的脸色赏饭吃。 如今妻子重病,已经掏空了家底,根本拿不出钱继续给她治病。 杨明荣借了很多外债,但仍旧缺一大笔钱给妻子做手术。 在绝望之际,他突然瞥见了家里放着传家宝的小盒子,最终做了这个艰难的决定。 经过专家的鉴定,杨明荣手里的这张欠条确实是几十年前红军打下的欠条。 当时红军正在经历国民党的围剿,他们切断了红军的资金来源,无奈之下只能向百姓求助。 红军队长也知道,百姓们自己的日子过得紧巴巴,因此也没有抱多大的期望。 没想到杨长银如此大手笔,竟然一下资助了400块大洋,一下解决了红军队伍的燃眉之急。 只是欠条早已过了追诉期,从法律上已经不具备欠条的作用。 但为了这份感念鱼水军民情,孝感市人民政府还是给老人家兑换了4万元,将欠条收了回来。 这笔钱解决了杨家的燃眉之急,也代表着党和国家的言出必行。 我军的原则是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但在红军的行军路上,很多百姓都给了不少的帮助。 1929年红军行至宁都,当地百姓不过4000多人,却在短短一日内筹集了5000多银元、7000多双鞋子以及300匹布料送给红军。 这是红军离开井冈山以来,第一次得到军需补充,百姓们的善意让红军战士感动不已,整支队伍士气大涨。 如今那张象征着宁都百姓跟红军情谊的欠条正放在国家一级博物馆,供来往的游客了解这段历史。 参考资料: 多借给红军一百元,中国老区网
“红军欠了我们家400块大洋,现在我们家有困难,可以还给我们吗?”2015年,一
悦悦小侃历史
2025-01-27 19:21:51
0
阅读:1407
我爱你塞北的雪1968
太少了!400大洋雪中送炭,换4万怎么也说不过去啊!
A左手青春右手年华
太少了,最少也得40万吧!
蛇年吉祥
没有还款期限的借条还能错过追诉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马儿
少了点,40万就对了
李华南
给400 0万元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