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泰军进剿北方山区的游击队屡战屡败,无奈之下突然想到了美斯乐还有一支原

报君知史 2025-01-27 23:49:03

1970年,泰军进剿北方山区的游击队屡战屡败,无奈之下突然想到了美斯乐还有一支原国民党残军。泰国军方派出代表,和残军指挥段希文、李文焕达成协议:残军协助泰军进攻当地游击队,任务完成后,残军及眷属以“移民”对待,予以接纳。 当时,美斯乐残军和泰军之间的关系很微妙,在60年代,鉴于残军与台湾秘密往来不断,泰方要求残军缴械。泰方还派出一名部长级人员作为特使,亲临泰北监督缴械,宣称要对残军驻地进行地毯式的搜查。 就在剑拔弩张之际,1970年的一天,残军总指挥突然收到泰方通知,要他立即赶到清迈,面见泰军少将坚塞,有要事商议。残军听闻后,一片哗然,都认为这是鸿门宴,然而,段希文力排众议,即赴清迈。 段希文到了后才得知,泰方居然打算请残军出兵,歼灭北方叭当地区的游击队。如果残军收复叭当,泰方将把残军编为军事旁支系统,即编为民众自卫队,不再缴械。 泰方此举,也是出于形势所迫。叭当,在普通的地图上根本找不着,只能看见昌孔。昌孔是清府所属的一个县,一个小盆地,四周高耸入云的山峰,其最北边的山称为画梦山,山有一块平地,立着一个村子,即叭当。 站在叭当,大有一身跨两国之势:抬起左脚即可踏进泰国昌孔;抬起右脚就迈过公河踏进老挝。 叭当山游击队活动频繁,有一次甚至袭击了昌孔县城,县长投降,泰军赶忙派1营部队军去驻防。谁知,堂堂清莱省省长又被游击队诱捕,负责保护省长的警察局长被击毙。 泰军立即调动飞机、坦克,配合早先派去的那1个营,攻进画梦山。可是,对这么一个地方,坦克只能在山脚下打转转,飞机的炸弹多丢在山沟里。泰军1个营拼死拼活地打到了半山腰,伤亡百余人,营长身负重伤,只好撤退。 军方居然拿不下一个小山村?这让泰军大感丢人,这时,有军方将领提出,对于叭当大动干戈围剿,远不及调精锐的擅长山岳作战的小部队进剿奏效。可是,上哪找这样精悍的小部队呢?有人提议,起用残军。 段希文清楚,这是残军在泰国立足的唯一机会。于是,他回去后从残军中挑选出600多人,这也是残军的全部精华,都被带去残军对游击队的作战。 坚塞指出,段希文主张的正面仰攻计划是重蹈覆辙,是死路一条,段希文却坚持不肯改变。坚塞又问1个月的时间够不够? 段希文回答:“足够,或许只要1个星期。” 雨季到来前的一天夜里,9时左右,500多名残军在无后坐力炮掩护下,开始仰攻叭当山。他们接到的军令是:“必须一口气攻到山腰,不惜任何代价!” 段希文亲自督战,而就在发动攻击的同时,从叭当上游10公里左右一个树丛中驶出12只小舟,另外100名残军悄悄登陆,潜行上山。 正面强攻的残军吸引了游击队的主力,游击队最后甚至把可以动员的兵力,包括后山的防御部队都调到前山,把残军压在山腰。结果,后山敞开了大门,在100名登陆残军的袭击下,游击队小部分溃散,大部分被俘。 当然,残军也损失惨重,70余人阵亡,轻重伤300余人,参战的部队折损率过半。战后,段希文向坚塞道歉,事前未把战略告诉他,为的是保密。 此战之后,泰方给阵亡残军的家属、负伤残军发了公民证;对其他残军,也发给居住证。接着,残军改编为“北山区民众自卫队”,由段希文任指挥官,李文焕任副指挥官。 台湾方面得知后,指示原残军第三任总指挥柳元麟专函致段希文、李文焕,劝阻第3、第5军不要接受泰国补给,有什么困难,台湾同意解決。1972年10月,特务头子叶翔之再次赴泰向段、李表示,愿意恢复补给。 段希文、李文焕认为,此时再接受台湾补给“害多利少”,当即拒绝;并要求各部不准台湾来的特务人员进入驻地。 1980年6月18日凌晨1时30分,段希文心脏病猝发病死,终年69岁。段希文的灵柩于6月24日清晨,自曼谷用车运抵清迈,再由直升飞机运抵美斯乐,送入灵堂。 4000多人的送殡队伍冒雨而行,长达2公里。队伍中有段希文的2个儿子,在台湾上大学的段眉川和读高中的段洛川;2个女儿,在美国上学的段忆华和段清华。 段希文安葬在美斯乐后边的他那翁山之巅,从这儿可俯视泰、缅、老交界的“金三角”。段希文临死前的心境是很不好的,当时残军每况愈下,老的老,小的小;,儿女的学业未完,又经济拮据等等。 而在山的那面,有段希文的故乡云南令人难忘的小桥、流水、人家,有日夜盼望他归来团聚的原配夫人和儿女。 与段希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70年代,残军的元老、副总指挥吕维英将军回归大陆,在昆明与儿女一道共享天伦之乐。 吕维英在昆明后,写了自己在国民党军第93师参加抗日战争,在中缅边界奇袭日军炮兵营,斩杀日军的战斗故事。昆明统战部门为表示对吕维英回归义举的欢迎,特推荐他为昆明市政协委员,使他得以安度晚年。 由此可见,维护祖国统一,回归祖国母亲怀抱,才是残军的最好出路。

0 阅读:62
报君知史

报君知史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