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康平路上有俩老奶奶,一个是开国中将傅连暲的老婆陈真仁,另一个是傅将军的前妻刘赐福。她俩年龄差十岁,但关系好得跟亲姐妹似的,一起过晚年。傅连暲啊,咱们军队里的大名医,1955年还封了中将军衔,人称“不拿枪的将军”。可惜他六十年代就去世了,留下段感人的故事。
回到1934年春天,陕西宁强县,17岁的陈真仁跟着哥哥加入红军,后来被选去学医,遇到了名医傅连暲。傅连暲医术高超,对陈真仁要求也高,做得好表扬,做得不好批评。慢慢地,陈真仁知道了傅连暲和前妻刘赐福的故事,听说刘赐福牺牲了,特别同情他。后来,何长工牵线搭桥,傅连暲和陈真仁走到了一起。但没多久,听说前妻和孩子都没事,傅连暲心里过意不去。陈真仁特别体谅他,说:“这都是过去的事了,不赖你。”
傅连暲去世后,陈真仁伤心地把户口迁到上海,和刘赐福一起生活。工资和抚恤金补发了,俩老人都给孩子,自己啥也没要。后来,刘赐福和陈真仁都相继离世。
这半个世纪的感情经历,真是反映了那个年代的苦与乐。傅连暲、陈真仁和刘赐福的故事,不光是他们个人的悲欢离合,也是那个时代变化的写照。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人们为理想和信念舍弃了很多,包括个人的感情和幸福。陈真仁和刘赐福之间的互相体谅,更是体现了人性里最美好的部分。这段故事告诉我们,遇到难关时,互相扶持和理解有多重要,它超越了个人利益,成了永远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