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26岁的董竹君5胎临盆,浑身浮肿,鞋子都穿不下了。此时,他的丈夫在牌桌上吆三喝四,提到妻子,只说是个赔钱货。听到丫鬟来报信,他说:“太好了!孩子赶紧过继!” 董竹君,这位在民国时期光辉耀眼的女性,以她非凡的勇气与智慧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人生。 董竹君的起点起初充满了苦涩与无奈,1900年,她出生在上海,家境贫困,父亲为黄包车夫,母亲则为富人家庭做杂工。尽管生活拮据,父母依然希望女儿能够接受教育,于是送她进私塾。然而,命运并未给她留有更多选择。在她年仅十三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家中欠债累累,为了偿还债务,董竹君被卖入青楼。这一悲惨的经历为她的人生奠定了最初的苦难根基。然而,董竹君并未因此屈服,她在青楼里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为其所困,决心寻找一条逃生的道路。 十五岁时,董竹君遇到了未来的丈夫——四川副督军夏之时。夏之时对她一见钟情,而董竹君虽然心中有所感动,却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她提出了自己的条件:若夏之时能答应她不做姨太太、去日本留学以及婚后实行男女平等的家庭模式,她便愿意离开青楼,嫁给他。在夏之时答应之后,董竹君巧妙地设计了逃脱计划,成功脱身并与夏之时在上海结婚。从此,董竹君从一名青楼女子变成了督军夫人,开启了她人生的新篇章。 然而,婚后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随着时间的推移,夏之时沉迷于赌博和毒品,家庭关系逐渐恶化。董竹君无论如何努力维持家庭和睦,但在夏之时的暴力与封建压迫下,她的耐性逐渐耗尽。 1926年,从日本留学归来的董竹君,如今已是5个孩子的母亲。怀着第五胎的她饱受孕吐和浮肿的折磨,整个人憔悴不堪,可丈夫依旧我行我素,不是在赌桌就是在烟馆,对妻子的身体状况毫不关心。临盆在即,董竹君的肚子大得像个西瓜,走路都困难,夏之时还是不见踪影。家里的长辈和下人都在等这个孩子的降生,却唯独不见一家之主。 8月盛夏,董竹君终于产下了一个男婴。丫鬟兴冲冲地跑去牌馆报喜,夏之时得意洋洋,当即扔下手中的牌局,在众人的起哄声中大手一挥:"走,今晚去玉香楼,你们所有人我请客!"众人还在纳闷,不是应该回家看看吗?却听见夏之时补上一句:"这孩子过两天就得过继,趁早办个场子热闹热闹。" 得知丈夫要将刚出生的儿子过继的消息,董竹君心如刀绞。她不明白,为何自己含辛茹苦十月怀胎得来的骨肉,转眼就要送到别人家中。可夏之时根本不愿多说,只是敷衍地安慰董竹君:"这就是个名义上的事,你何必小题大做?再说,儿子过继出去,我们家也落得清净。"董竹君心中苦楚难言,却也无力与夏家抗衡。 眼看着襁褓中的婴儿被送走,董竹君强忍泪水,暗自发誓要竭尽所能保护好四个女儿。她视女儿如掌上明珠,千方百计供她们上学念书,希望女儿们能接受良好教育,将来自力更生 不受人欺压。然而,丈夫夏之时却处处与她唱反调。 最终,董竹君在1929年提出离婚,并带着四个女儿离开了这个充满暴力和痛苦的家庭,开始了新的生活。 离婚后的董竹君并未因此沉沦,反而更加坚定了她自立自强的决心。她在上海开设了群益纱管厂,然而好景不长,这个生意在“一二八”事变中被摧毁。随后的岁月里,董竹君经历了多次的打击,包括被捕入狱、失去亲人、破产等困境。然而,她没有因此倒下,而是凭借坚强的毅力重新站了起来。 正当她一度陷入绝望时,一位四川商人李嵩高的资助为她带来了新的希望。她用这笔钱开设了锦江川菜馆,这一举措不仅让她成功地重新崛起,也为她带来了上海滩的商业声誉。董竹君对餐馆的经营有着极高的敏锐度,她将餐馆设计得独具匠心,兼顾中西文化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社会名流和政界人士光顾。在杜月笙等青帮大佬的帮助下,董竹君将事业拓展到更大的规模。与此同时,董竹君也以积极的爱国姿态投入到抗日救国的事业中,为地下党提供资金支持,并且帮助印刷革命宣传品。 在她的领导下,锦江饭店不仅成为上海的商业地标,更成为了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抗日战争期间,董竹君展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甚至捐赠黄金支持革命。解放后,她将自己辛苦打拼的财富交给了国家,甚至为此获得了周总理的亲自款待和表扬,称她为“身为督军夫人,却能抛弃荣华参加革命”的真正英雄。 然而,董竹君的人生并未因此平静下来。文化大革命期间,她因“资产阶级”背景被关押入狱,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段艰难岁月。即便如此,她仍旧保持乐观的心态,凭借自我激励和坚定的信念度过了那段岁月,最终于1997年去世。 董竹君的生命,是一部充满挑战与奋斗的史诗。从贫苦的家庭到成为上海滩的风云人物,她凭借自身的聪慧和坚持,打破了命运的桎梏,谱写了一段令人敬仰的传奇。这位民国奇女子不仅用她的智慧和勇气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后人树立了自强不息、不畏艰难的榜样。
刘伯承:是光杆司令;-贺龙:是原始股东;-朱德:带500警察;-贺龙和朱德,谁是
【8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