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海军后,拉马尔换过好几份工作。他在不少写字楼当过门房,也在阿泰亚实验室里开过铲车,负责在生产过程中倒入化学原料。不过这都是他还能走路时的事。
失去双腿后,他申请过两次补助保障金,但都遭到了拒绝。拉马尔回忆他被告知的理由是对方认为他“还能工作”。拉马尔承认自己确实还有能力挣钱,但好工作并不是到处都有。
以前在密尔沃基好工作还真是到处都有。但到了20世纪下半叶,老板们为了寻求廉价劳动力,不是迁厂到海外,就是把生产线搬到美国的“阳光地带”,因为那里的工会力量微弱,有些地方干脆就没有工会。
1979年到1983年之间,密尔沃基的制造业有56,000个工作机会凭空蒸发,情况比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那会儿还严重。
战后那几年,此地是人人有活干;现如今,失业率已攀升至两位数。有些幸运儿在新兴的服务业找到工作,薪水却大不如前。
根据一位历史学家的观察:“1987年之前,在阿利斯——查莫斯公司的老工厂当机械工人,时薪少说也有11.60美元,但在工厂旧址上重建的购物中心里当店员,你每小时只能赚到5.23美元。”
在1997年,拉马尔被认定是未工作者,领到代号为“W–2 T”(W2–Transitions)的补贴,每个月628美元。在扣掉每个月550美元的房租之后,拉马尔还剩下78美元可以过活,相当于一天只能花2.19美元。
——《扫地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