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在徐志摩的葬礼上,陆小曼坚持要将徐志摩的寿衣换成西装、棺材改成西式。有人小声告诉她:“她来过了,不让换。”,陆小曼抖着嘴唇,想说些什么,可终究没说出来。 民国时期,诗坛才子徐志摩可谓是家喻户晓。他出生在浙江海宁的一个富裕家庭,自幼聪颖过人,接受新式教育,后负笈英伦深造,学成归来后在文坛崭露头角,诗作以清新俊逸见称。 1931年11月,徐志摩受邀去济南参加一个文学活动。他原本打算乘火车从上海出发,但好友劝他改乘飞机,一来旅途时间大大缩短,二来飞机票还全免。于是,徐志摩欣然接受,登上了中国航空公司的班机。 然而,谁曾想这一去竟成了永诀。当时正值初冬,华北笼罩在一片雾霾之中。飞机起飞后不久便遭遇大雾,在泰山附近撞山坠毁,机上仅有的三人全部遇难。徐志摩年仅34岁,却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 飞机失事后,救援队在残骸中寻找遇难者遗体。由于撞击和火灾,徐志摩的遗体损毁严重,面目全非。经过数日搜寻,遗体才终于寻获,由其胞弟张禹九辨认确认。英雄虽已殒落,但诗魂长存,只是再难续写锦绣年华。 徐志摩的身后事牵扯出两位女性,她们便是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和现任妻子陆小曼。张幼仪出身世家,父亲是当地颇有名望的中医,母亲也是受过新式教育的女性。张幼仪自幼聪慧,接受新式教育,后来进入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深造。 正是在求学期间,张幼仪经由兄长介绍,与徐志摩以书信往来,慢慢产生情愫。两家父母看儿女般配,便主张他们结为连理。1915年,年仅15岁的张幼仪与19岁的徐志摩完婚,成为了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佳话。 然而,天作之合的婚姻并不长久。徐志摩在婚后不久便弃家去英国留学,张幼仪则独守空房。他们的儿子徐钰彰出生后,本该让这个家庭更加完整,但是徐志摩却在儿子满月时匆匆离去。 在英国求学期间,徐志摩结识了著名女建筑师林徽因,两人日久生情。徐志摩归国后,便抛弃了张幼仪和儿子,执意要与林徽因结合。面对丈夫的无情,张幼仪选择了隐忍,最终两人协议离婚。 张幼仪虽被休弃,但她的贤良淑德赢得了前夫父母的敬重。徐志摩的父母不满儿子另觅新欢,便与张幼仪亲近,还把家中大小事务都交给她打理。可谓是婆婆看女婿,越看越像女儿。 但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徐志摩与林徽因的恋情竟然是昙花一现。不久之后,徐志摩又与北京名媛陆小曼堕入爱河。陆小曼是徐志摩的文学崇拜者,两人在诗歌唱和中产生了爱的火花。 徐志摩不顾旁人的反对,执意与陆小曼成婚,由于陆小曼的放荡形骸,徐家父母对这个儿媳很不满意。徐志摩的父母还曾愤而离家,投奔张幼仪,足见两人对张幼仪的信任和好感。 张幼仪虽没有徐家父母的名分,却享有其亲人的待遇。而陆小曼虽是名正言顺的徐太太,却时常遭人冷眼和闲话,就连丈夫的父母也对她嗤之以鼻。可谓是有名无实,坐享其成。 徐志摩遇难后,遗体在济南被发现,由其弟张禹九辨认确认。由于飞机失事造成的撞击和火灾,遗体损毁严重,面目全非。航空公司为此聘请了专业的殡葬师,对遗体进行了修复,以便进行移灵和安葬。 徐志摩的身后事几乎全部由前妻张幼仪一手操办。张幼仪得知噩耗后,悲痛欲绝,但还是强忍悲伤,主持大局。她安排了灵堂布置、遗体接运、葬礼仪式等事宜,处理得井井有条,赢得了世人的称赞。 葬礼那天,灵堂里挤满了前来吊唁的宾客,大家都来缅怀这位天才诗人。徐志摩穿着一身素雅的黑色丝质长袍,静静地躺在棺木中,面容安详,仿佛只是沉睡。来宾们依次向遗体告别,祈祷他在天之灵得以安息。 就在此时,一直卧病在床的陆小曼也来到了灵堂。她身着素衣,面容憔悴,几乎站立不稳,需要旁人搀扶。看到丈夫的遗容,陆小曼悲痛欲绝,泣不成声,几次晕厥。 但让在场的人都没想到的是,陆小曼突然要求将徐志摩的寿衣换成西装,棺木也改用西式的。她声称,徐志摩是一个新派文人,一生崇尚西方文化,让他穿旗袍、躺在鸠尾棺中,有违他的生前意愿。 然而,徐志摩的家人和友人都认为,陆小曼是在胡闹。徐志摩虽然思想开放,但毕竟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而且,临近出殡,哪里还来得及更换寿衣和棺木?大家都劝陆小曼不要任性,要尊重死者的尊严。 张幼仪得知此事后,十分不悦。她觉得陆小曼根本不懂礼数,也不顾及徐志摩的身后安宁。张幼仪坚决反对更改丧礼的安排,言辞甚至有些激烈。作为前妻,她本不想与陆小曼争锋,但面对陆小曼的荒唐要求,她也忍无可忍。 消息传到陆小曼耳中,她气得浑身发抖,却又无可奈何。一个小人告诉陆小曼:张幼仪来过了,就是不让换。陆小曼气得双唇紧抿,牙关紧咬,想要说些什么,却又把话咽了回去。 最终,在张幼仪的坚持下,徐志摩还是穿着丝质长袍,安葬在了鸠尾棺中。陆小曼虽是名正言顺的遗孀,却连丈夫的身后事都无法做主。与前妻相比,她只能扮演一个失语者、局外人的角色,结局可谓凄凉。
1932年,在徐志摩的葬礼上,陆小曼坚持要将徐志摩的寿衣换成西装、棺材改成西式。
熹然说历史
2025-01-30 00:06:2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