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总在前门大街碰见两位喝的醉醺醺的军官:你们把军装脱下来走人 彭德怀对军纪那是出了名的严格。他在部队里定了规矩,说是军人不能随便在外头的饭店酒馆喝酒,谁要是被抓住了,那可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 有一回,彭总带着几个警卫员在前门大街上巡查。结果可不巧,让他撞见从一家饭馆里晃悠出来俩喝得醉醺醺的军官。他们穿着军装,勾肩搭背的,嘴里还嚷嚷着要再去喝几杯。 彭总一看这阵仗,当时就火冒三丈。他上前几步,一把揪住那俩军官,严厉地质问:"你们是哪个部队的?穿着军装在大街上喝酒,像什么样子!"那俩军官被彭总吓了一跳,酒也醒了大半,忙立正站好,结结巴巴地回答。 原来,他们一个是驻京部队的团参谋长,一个是天津来京办事的营长。俩人是老乡,好不容易见上一面,就想小酌几杯叙叙旧,这不,半醉半醒间就撞在了彭总手里。他们知道理亏,赶紧给彭总认错,求他网开一面。 可彭总哪肯轻饶。他当场就下了命令,说:"违反军规军纪,不是小事。你们俩,现在就给我把军装脱下来,調离军队,回家反省去吧!" 那俩军官一听这话,腿都吓软了。做军人这么多年,让自己这么糊里糊涂地就得脱下军装走人,这份耻辱可如何担当得起。他们连连求饶,说以后再也不敢了,请彭总高抬贵手。 可彭总铁了心要严惩不贷。他对手下人说:"去,给我查清楚这俩人的籍贯,然后发电报给他们原部队,就说彭总的命令,违反军纪,就地免职,遣送回乡!" 这一下,那俩军官再不敢多言了,灰溜溜地脱下军装,消失在了前门大街上。从此,彭总整顿军纪的事迹,在全军传为佳话。官兵们无不肃然起敬,军规军纪,那是碰都不能碰的红线。 后来,彭总还专门给全军发了一个通知,大意就是说,军人不论官职高低,都必须严格遵守军规军纪。谁要是违反了,他彭德怀都绝不姑息。军人嘛,就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要起表率作用,要让老百姓看到咱人民军队的好形象。 说起彭老总的生活作风,那可真是从骨子里透出一股子艰苦朴素劲儿。在朝鲜战场那会儿,彭总住的是跟士兵们一样的土坯房,睡的是硬邦邦的木板床。就连被子,也跟普通战士没啥两样,薄薄的一层,盖在身上跟没盖一样。 那时候天寒地冻的,彭总的被窝里,冰凉得跟冰窖似的。朝鲜战场上的物资,本来就紧巴巴的,彭总从来舍不得给自己多分一点儿。他总说,自个儿受点苦算啥,关键是咱们的战士们,在前线流血牺牲,吃苦受累,才最叫人心疼。 后来,朝鲜那边看彭总住得太苦了,就想给他改善改善条件。可彭总死活不同意,说啥也不能搞特殊化。他说当官的就应该跟士兵同甘共苦,不能把自己捧得高高在上。最后朝鲜那边实在不好意思,才勉强给彭总换了个大点儿的火炉,好歹能让屋子暖和点。 可你猜怎么着?彭总半夜起来的时候,那火炉子从来不往自个屋里搁。他总是轻手轻脚地给抬出去,放到警卫战士的屋子里,说是年轻娃娃得多烤烤火,别受了冻。你说说,一个堂堂的大军首长,对士兵却是这般地上心,这般地疼惜,你叫大伙儿怎能不感动呢? 彭总对自己是这般的严,对咱百姓那更是牵肠挂肚,时时刻刻放在心上。记得有一年,彭总回湘西老家视察工作。那地方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群众的日子过得很是清苦。 彭总一到那儿,二话不说,先去村里村外转悠。他挨家挨户地走访,看看老百姓都吃啥,住啥,生活上有啥困难。听说有的地方还在闹饥荒,彭总当时就心疼得不行,连饭都吃不下了。 他马上召集当地的县委书记啊,区长乡长啊,摆开架势问个明白。这才发现,有些农村的粮食产量报得太高了,根本不符合实际情况。基层干部为了政绩,瞎编乱造,结果害苦了老百姓。你看看,前方战士流血牺牲,后方人民饥寒交迫,这叫啥事儿啊! 彭总一听这事儿就怒了。他二话不说,马上坐火车回北京,把这事儿一五一十地跟中央领导汇报了一遍。他主张从根子上解决问题,要求各级干部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实事求是地汇报情况,不能只顾自己的官帽子,糊弄上级,害苦群众。中央听了彭总的意见,立马制定了新的政策,狠狠地整顿了农村基层的各种歪风邪气。 彭总上到中南海,下到农家小院,时时处处都在为人民鼓与呼。他常说,共产党人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谁要是忘了这一点儿,迷失了方向,丢弃了宗旨,那就不配叫共产党员! 就拿他去农村视察时看到的一些干部来说吧。一个个吃喝玩乐,花天酒地,却不愿意深入农村,体察民情。这叫啥人民公仆啊?分明就是官老爷的那一套!彭总看在眼里,那个气啊,三天三夜都消不下来。 他当即表态,说这样的干部不配当共产党员,要严肃处理,绝不手软!共产党来自人民,根基在人民,为的就是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这个根本的道理,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
彭总在前门大街碰见两位喝的醉醺醺的军官:你们把军装脱下来走人 彭德怀对军纪那是
熹然说历史
2025-01-31 00:06:59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