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不会让中国拥有马六甲海峡的。 15世纪之前,马六甲海峡尚未被全球航海者广泛

漫画小魔王 2025-01-31 09:12:15

世界是不会让中国拥有马六甲海峡的。 15世纪之前,马六甲海峡尚未被全球航海者广泛认知,但随着满剌加王国的崛起,马六甲海峡的地位逐渐被世界所重视。 当时的满剌加是一个由罗阇斯干陀沙所建的港口城市,因其地理位置优越,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枢纽。 据史料记载,罗阇斯干陀沙在一次打猎中,其猎狗追逐一只鼠鹿至一棵树下,结果猎狗不慎跌入水中,他决定在此建城,并以树名“满剌加”命名城市。 马六甲海峡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而且每年有大量船舶通过此地。 尽管海峡本身狭窄,但经过不断的管理,畅通无阻。 1403年,明朝永乐帝首次正式派遣使臣尹庆前往东南亚。 尹庆携带的赐予礼物包括罗销金帐幔及伞、金织文绮和彩绢。 永乐三年,满剌加酋长拜里迷苏剌派遣使臣随尹庆来华朝贡。 明朝予以封王礼遇。 永乐帝亲自撰写满剌加国镇国山碑铭。 在此背景下,满剌加从暹罗的影响下逐步独立出来。 历史记载,满剌加原本每年需向暹罗国缴纳四十两黄金作为朝贡。 然而,随着明朝的支持,满剌加摆脱了暹罗的控制。 特别是在1407年,满剌加和苏门答腊的使者一同来华表明暹罗的侵犯,明朝积极介入,命令暹罗归还印诰。 1409年,郑和的第三次下西洋重申了满剌加的封王地位,还赐予头目双台银印及冠带袍服。 郑和首次下西洋的具体出发时间,虽然在《明太宗实录》中未有明确记载,但根据当时的官方文献,可以确定的是这次航行是在永乐三年六月由明成祖下诏发起。 然而,由于历史记载中关于郑和具体航程的细节不多。 进一步分析,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实际起航时间可能因应季风而推迟至次年初。 他的航行首先抵达占城,然后前往爪哇,最后可能转向满剌加。 从占城出发,顺利风八日可达龙牙门,再往西南航行二日便可到达满剌加。 这一路线从历史文献《满剌加国》中得到佐证。 至于郑和是否曾在第一次航行中前往满剌加并执行封王使命,从其它文献记载中可以找到线索。 宣德五年(1430年)六月,郑和再次受命下西洋,并在记录中提及了赍诏往谕诸番国的使命。 这一次他从宣德五年冬季启航,直到次年才真正出发。 由于明代史籍未记载满剌加首次来华使臣的返程,郑和可能在其首次下西洋中,曾带领船队前往满剌加,并可能参与了封王和建碑的历史事件。 此行若真实发生,郑和不仅为满剌加带去了明朝的封王诏令,还可能参与了碑文的撰写和建碑的仪式。 郑和他的船队在冬季利用东北季风,顺风顺水向西行进; 而夏季则借助西南季风返航。 在途经东南亚的旧港时,郑和有了重要的军事行动,生擒当地海盗陈祖义。 经过旧港后,郑和的舰队顺利到达满剌加。 早在元朝,汪大渊的《岛夷志略》中已有对这一地区海盗问题的记录。 郑和此行部分目的就是为了整治满剌加海峡的海盗问题。 此外,永乐帝在郑和第三次远航中再次前往满剌加。 明朝在此设立官厂,为来往的船队提供休憩和补给的场所,还建立了库房和仓库。 满剌加王国利用这一地理优势迅速发展成为区域贸易的中心。 郑和在其航行中,每次停靠满剌加都是必须的安排。 此外,满剌加还是货物集散地,国际船只在此汇聚。 宣德八年(1433年),马六甲国王西哩麻哈剌再次访问中国,期间明朝皇帝特意派遣了大八橹船护送国王回国。 西哩麻哈剌此行在中国逗留了长达一年半时间,恰逢明朝皇帝更替,但这并未影响两国间的友好交往。 到了16世纪初,葡萄牙探险家达·伽马率队沿着郑和的航线抵达满剌加,并最终攻占了这一地区。 葡萄牙人的到来带来了欧洲的贸易方式。 满剌加的贸易体系十分发达,据葡萄牙人托梅·皮雷斯在《东方记》中所述,满剌加存在四个市场管理官,他们分别负责管理来自不同地区的商船和货物。 古吉拉特、科罗曼德尔海岸、孟加拉和爪哇等地。 皮雷斯称赞满剌加的市场管理“极为公正”。 此外,皮雷斯称在满剌加可以听到多达84种不同的语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满剌加的人口也在持续增加。 从最初的几百人发展到数千人。 当今,马六甲海峡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共同管理。 与此同时,该海峡也面临来自恐怖主义和海盗的威胁。 冷战期间,尽管东西方对峙紧张,但重要海上通道如马六甲海峡未曾遭到封锁。 如今,核武器的存在使得任何封锁马六甲海峡的行为可能导致全面战争,无国家愿意承担如此后果。 在和平时期封锁马六甲海峡的可能性极低。 经济全球化也使得马六甲海峡的畅通符合多国利益。 美国虽然有封锁海峡的能力,但从长远来看,海峡的畅通更符合其经济利益。 同理,中国也不愿意封锁马六甲海峡,因为中国自身拥有庞大的工业生产体系和市场。

0 阅读:47
漫画小魔王

漫画小魔王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