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别闹了,九十年代企业改制,确实有很多下岗工人,有的不好好上班,被排除岗位下

别具龟格 2025-01-31 09:18:01

请大家别闹了,九十年代企业改制,确实有很多下岗工人,有的不好好上班,被排除岗位下岗的,有的企业经营不善,精简人员而下岗的,有的为了改制全部企业停产的,多种多样的下岗工人,有一些人是为了自己做生意,自己愿意下岗的。 这期间,棉纺厂因长期亏损严重,资不抵债,无法正常运转,终于走向破产拍卖。 清算组对资产进行评估后,将其出售给私营老板。随着单位的消失,原先的工人们只能带着微薄的工龄补偿金再就业。 与棉纺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县烟厂。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90年代,多个地方小烟厂被关停。 政府对其职工进行了较为优厚的经济补偿。 每位职工获得了六七万余元的补偿金,这笔资金在当时足以在县城购买约150平米的优质住房。 多数烟厂下岗职工借此机会投资房地产或其他商业。 羽绒厂的情况则更为复杂。 多数被主管部门列为转制企业,即从公有制转向股份制。 仅有部分年轻和技术熟练的工人被新的私营业主继续聘用,而大多数工人则被解雇。 虽然这些被解雇的工人获得了一定的经济补偿,但补偿金额仅能维持基本的温饱。 相较之下,水泥厂虽然经济效益尚可,但也采取了减员增效的措施。 对工人文化程度设限,一部分文化程度较低的职工被裁减。 这部分工人虽然下岗,但水泥厂仍为他们缴纳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并发放生活费。 在这一时期,部分工人选择了“下海”,即离开传统的国企,涉足新兴的私营企业或自主创业。 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原本依靠国企稳定收入的工人家庭,不得不面对收入的波动。 同时,这一时期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参与各种建设项目,如三峡大坝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扩建。 这些项目也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提供了就业机会。 90年代的中国见证了文化产业的多元化。 西方的流行文化迅速涌入中国。 电视剧如《我爱我家》和《渴望》家喻户晓。 同时,中国现代艺术在这一时期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 此外,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步伐加快,中国的商品和文化也开始走向世界。 这其中李默的故事是个典型。 1997年,李默刚刚小学毕业,尚不能完全理解父母口中关于“停薪留职”含义。 在这一年,同龄的玩伴突然消失不见,他的父母则常在家低声讨论如何送烟送酒。 许多年前,他们的父辈还是在国有企业的黄金时代中。 从1995年到2002年间,国有及集体企业精简了超过6000万名职工。 在此过程中,一些人找到了新的生存方式,卖茶叶蛋、从事批发业务、甚至借钱或依靠亲戚资助子女的学费。 然而,许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劳动合同制的引入成为了一个重要节点。 最初在1983年提出时。 到了1992年,全国范围内开始了一场名为“破旧立新”的运动。 政府逐步将固定工的身份转变为合同工,他们将不再享有几乎终身的就业保障。 随着劳动合同制的推广,工人的社会地位受到挑战。 它同样带来了不少争议。 在这一转型期间,中国政府推动了多项政策。 进入20世纪90年代初,本溪钢铁公司是改革的先锋,于90年代初将其十万名员工转变为劳动合同制工人。 这一改革浪潮很快席卷了北京、广州、河南及苏北等地,但改革并非没有代价,许多工人被迫成为所谓的“富余工人”。 尽管名义上未与企业断绝劳动关系,很多工人被迫接受“放长假”的安排。 在这一过程中,部分国有企业为缩减开支,削减员工的福利,甚至停止发放生活费和医疗保障。 由于社会不稳定,国家被迫终止了“破三铁”运动。 此后国企裁员仍然是改革的大方向。 到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朱镕基总理提出的“三年脱困”计划。 在此期间,工人阶级的处境变得尤为复杂。 市场化给予了工人更多的自由。 河南的一个棉纺厂成立的“六通公司”,由下岗的男干部和女工共同运营。 然而,这些新的工作机会常常无法提供与国企相同的福利保障。 到了21世纪初,即使是曾在市场经济中尝试过自主经营的老工人,也越来越多地选择依靠最低生活保障过活。 再就业服务中心虽然提供了三年的生活保障,但在实际操作中,效果却因地区而异。 尤其在东北地区,下岗工人对相关政策的了解不足,许多人无法有效地利用这些服务。

0 阅读:82

评论列表

灞桥伤别

灞桥伤别

5
2025-02-01 16:41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一样,市场经济要在地段好的地方做生意,主要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当时内地和东北,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都难以生存。很多国企在山沟沟里,谁去下订单?还有私企的各种野蛮竞争、不正当竞争。

灞桥伤别

灞桥伤别

5
2025-02-01 16:43

当初如果没有国企供应的机器、工业材料,没有国企的技术人员,私企是做不了的

别具龟格

别具龟格

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