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探1900中的真实历史故事
小岳岳在《唐探1900》中饰演的费洋古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除了小岳岳的精湛演技(当然,春晚除外)和那一句“救中国”以外,最让我感慨的是这个名字“费洋古”,一望可知是来源于名将“费杨古”。
陈导这恐怕不是巧合吧?
对清史有了解的都知道,这个名字在清初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因为“费杨古”在满语中的意思是“最小的”,类似于家里老幺的意思。由于满人称名不举姓,因此叫这个名字的不少。而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位,是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至三十七年(1698年)授抚远大将军、坐镇归化城(今呼和浩特)的费杨古将军。
不是感觉不太熟悉?他姐姐你们一定认识,就是顺治最爱的董鄂妃。只不过董鄂妃去世的时候,费杨古仅有17岁,没怎么沾上姐姐受宠的光。
费扬古一直在军中效力,三藩之乱时就曾经领兵出战,属于沙场老将。在噶尔丹叛乱时,费扬古屡建奇功,重创了叛军。康熙大喜过望,晋费扬古为一等公,领侍卫内大臣,抚远大将军。
费扬古和姐姐董鄂妃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即容貌不凡,但性格十分和善谦虚,从不以军工为傲,反而经常检讨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他长期在军营中生活,和士兵同吃同住,同甘共苦,而且手不释卷,尤其喜欢读《左传》,以增进自己的见识和谋略。
除了带兵,费扬古对归化城的治理也是卓有成效的。他一上任,就在城内进行“扫黑除恶”,对打砸抢的蒙古兵一律处刑,很快归化城商贾云集,市面繁荣稳定。
费扬古驻扎6年后,康熙眷念他久驻塞外,诏令他回京。他启程前,将军府前来送行的百姓堵塞了整个街道。后来归化城各族人民建造了一座费扬古大将军生祠,在祠堂前耸立石碑,由名士郑祖侨镌书长文《归化城抚远大将军费公祠堂碑记》以彰其功。
哦对了,接替他抚远大将军的人,就是爱新觉罗·难说...也就是九子夺嫡中必不可少的十四阿哥...
更有意思的是,这位费扬古取的妻子,是贝子穆尔瑚的女儿,而穆尔瑚的另一个女儿的老公,也叫做费扬古。这位费扬古B地位也不算低,他出身满洲正黄旗乌拉那拉氏,父亲博瑚察任座领,他本人则更牛,以军功封轻骑都尉,任步军统领。
不过大家更熟悉的可能是这位费扬古B的女儿,那就是雍正皇帝的皇后乌拉那拉氏,也就是宜修的原型~
除此以外,还有费扬古C,正黄旗苏完瓜尔佳氏出身,开国名将费英东的孙子,父亲图赖也屡立战功,被封为一等雄勇公,他本人和第一位费扬古,也就是董鄂妃的弟弟共同参加了征讨三藩之乱的战争,当到了护军统领,但最后不幸在湖南战死。
所以给小岳岳这个角色取名“费洋古”,感觉颇有些借三位费扬古将军的军功,尤其是评判的威名拿下革命党叛贼的意思~
陈导我没有过度解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