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26岁的他瞒着家人偷渡到香港。没想到多年后,他在香港名气比刘德华还大,被深水埗居民称为“明哥”,连食神蔡澜都亲自为他的小店题名。 对于每一个经历过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香港人来说,"北河饭店"几乎是一个无人不知的名字。这个传奇故事的主人公陈灼明,就是出生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的一个普通家庭。 在陈灼明的记忆里,童年时期的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但也并非一贫如洗。家里有七个兄弟姐妹,虽然生活拮据,但在父母的细心照料下,一家人过着平淡而温馨的日子。 然而这样的生活在陈灼明十四岁那年戛然而止。父亲的突然离世,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此后,母亲一个人扛起了抚养七个孩子的重担。 生活的艰辛让少年陈灼明不得不过早地思考生存和未来。每天放学后,他都会去附近的小店帮工,赚取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也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性格。 1978年,26岁的陈灼明做出了一个改变命运的决定。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选择了偷渡到香港寻找新的机会。这个决定他甚至没有告诉家人,只留下一封简短的信件。 到达香港后的生活并不如想象中顺利。陈灼明起初在深水埗的街头漫无目的地找工作,最终在一家小饭店找到了一份学徒的工作。每天从最基础的洗碗、打扫开始,一步步学习着厨艺。 在饭店工作的日子里,陈灼明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学习能力和工作热情。从最初的打杂小工,到能够独立操作油锅,再到掌握各种粤式菜品的烹饪技巧,他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 主厨之后的陈灼明并没有停下脚步。他开始学习餐厅管理、食材采购等各项技能。饭店老板看中了他的能力和态度,逐渐将更多的管理工作交给他负责。 几年后,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降临了。饭店老板准备退休,想要将这间经营多年的店面转让。经过深思熟虑,陈灼明和一个朋友合伙接下了这间店面,并将其命名为"北河饭店"。 正当北河饭店的生意蒸蒸日上时,一场意外打破了平静。1995年的一天,饭店突然收到了一份来自劳工处的调查通知,原因是有人举报店内雇佣了无证劳工。 经过调查,原来是合伙人在没有告知陈灼明的情况下,私自雇佣了一名没有合法工作证件的员工。按照香港法律,雇主雇佣无证劳工将面临最高罚款35万港币及监禁3年。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合伙人找到陈灼明,道出了自己的困境。他有一个年幼的孩子和需要赡养的父母,如果入狱三个月,整个家庭将陷入困境。面对合伙人的恳求,陈灼明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 他主动向劳工处表示,雇佣无证劳工的决定是由他个人做出的,愿意承担全部法律责任。最终,陈灼明被判处三个月监禁。 然而,让陈灼明没有想到的是,在他服刑期间,这位合伙人不仅退出了北河饭店的合伙关系,还在附近开设了一家新的餐厅。这个打击对陈灼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出狱后的陈灼明没有选择纠缠或报复,而是默默地重新开始经营北河饭店。这段经历让他更加注重合规经营,同时也让他对员工的福利更加关注。 2008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香港经济遭受重创。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攀升,普通市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北河饭店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 为了维持低价经营,陈灼明每天凌晨四点就要起床去街市采购食材。他精打细算,和供应商讨价还价,只为能让食客吃到实惠又健康的饭菜。 北河饭店的免费饭票计划在深水埗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个看似简单的善举,却在社区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 越来越多的顾客了解到这个故事后,开始以各种方式支持陈灼明的善行。有人在用餐后留下远超实际消费的金额,也有人直接捐赠现金用于支持免费饭票计划。 这些善款的使用成为了陈灼明面临的新课题。他建立了一个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每一分善款都用在实处。所有收到的捐赠,都被用来扩大免费饭票的发放范围和改善饭菜品质。 随着时间推移,北河饭店的名声逐渐传遍香港。不少媒体开始关注这个特别的故事,许多社会名流也慕名而来。香港著名美食家蔡澜在品尝过北河饭店的菜品后,深受感动。 2010年,在众多支持者的鼓励下,陈灼明开设了第二家店铺。蔡澜欣然为新店题名"北河同行",寓意这条助人之路还会有更多同行者。 新店的开业不仅扩大了帮助的范围,也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了就业机会。陈灼明特意聘用了一些年长的员工,给他们一个体面工作的机会。 2013年,一场意想不到的荣誉降临到陈灼明身上。在香港"十大正能量人物"的评选中,这位默默无闻的饭店老板以最高票数当选。这个结果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因为他的得票甚至超过了香港著名艺人刘德华。
1978年,26岁的他瞒着家人偷渡到香港。没想到多年后,他在香港名气比刘德华还大
历史有小狼
2025-02-02 21:34:4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