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电影《小花》的人,对咱庆姐肯定印象深刻。那可是霸气侧漏、蓬勃向上、永不言败的晓庆姐啊,她说话可都是在掏心窝子,绝不是让年轻人无端吃苦。还有那句“我年轻时吃得苦比他们还要多”,也绝非摆老资格,而是对年轻人的一种共情。
咱庆姐这说话艺术,值得细细品味。她说的是“比他们还要多”,而不是“多多了”。要是说“多多了”,会给人一种轻蔑感,仿佛在说“这才哪到哪”。但咱姐这么说,就是在承认年轻人也在吃苦,表达自己能共情,而非比较之意。
再聊聊电影《小花》,在我心目中,这部70年代拍摄、时长90分钟左右的国产佳作,无论在哪个年代看,都不会过时。
估计不少小朋友没看过,那我简单剧透一下。男主赵永生小时候家里穷,爸爸把一岁多的妹妹卖掉了,又收养了一个转移红军留下的女婴,给她取名赵小花。长大后,赵永生投身革命,意外负伤,被18岁的游击队队长何翠姑跪在台阶上、扛在担架上送往地下医院。
后来,赵永生和妹妹赵小花重逢,再次邂逅已成为区长的何翠姑。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何翠姑就是当年被卖掉的妹妹赵小花,而这位赵小花也与亲生父母重逢了。
电影主线看似是亲人相逢相认,但在剧情细节上十分丰富,情感随着剧情自然流淌,故事极具说服力。
咱庆姐在影片中扮演的何翠姑,为了避开敌人追捕躲进山里。为了让担架上的赵永生不掉下去,上台阶时走在前面,跪下爬台阶以保持担架水平。那时她既不知道担架上的是失散多年的亲哥哥,也不认识赵永生,只是把他当作为共同革命理想奋斗的同志。仅仅因为这一身份,何翠姑就毅然决然地跪下,凭借超强的革命信念和个人意志,将负伤的同志带上百米天梯。
这个“百米天梯”可不是我取的名字,它本身就叫这个名字。12月我去黄山时见过这个天梯,当时请了导游,导游安排我们走百米天梯下山。走到我两腿发颤,下到平台处,导游说“回头看,这就是当年刘晓庆拍《小花》时跪的台阶”。我一看,当场就想给咱庆姐跪下。
这场戏应该是庆姐拍《小花》时最苦的一场,也可能是她演员生涯里肉体最苦的戏。但它却是《小花》的第一个亮点和第一段高潮。当何翠姑跪地攀爬时,《绒花》的音乐响起,看过电影的人,恐怕没人能忘记这段情节,更忘不了这里的庆姐。一路繁花,让人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