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明明彬彬有礼,脾气很好,可是面对父母却控制不住暴躁,三言两语之间充满火药味,可是在不面对父母的时候,又恢复到日常温和的状态,并且心中会产生愧疚之情,认为自己不应该这样对待他们。
然而这一切并不能全都怪你,只是不良的原生家庭环境在你的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父母是孩子早期情感模式的塑造者,你在童年成长时期不断地遭受情感忽视、价值否定、过度控制等,让你对他们产生了严重的失望感。他们与你的交流方式也是命令式的,让你逐渐失去了与他们沟通的欲望。
这一类的人很少有和父母的合照,即使有也并不亲近,很少露出笑容,身体僵硬,保持着微妙的距离,眼神是冷淡的,像是在完成某种世俗层面上的任务。
你所表现出的暴躁和火药味,不过是你长期压抑的结果。童年时期的你总是面临父母过高的期待,不断地被打压,不被允许释放天性中的攻击性,习惯性地将这份攻击性向内转化进而伤害自己。
成年后的你逐渐夺回自己身心的主导权,再次面对他们过高的期待的时候,会条件反射式的反击。你渴望平等的对话,但是似乎只有在与他们发生冲突之后才有对话的可能。
你之所以在事后会有愧疚之情,是因为你本身就经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一个充满道德感的善良的人。自我保护并不可耻,只是需要一个度,在处理家庭事务中尽可能地不伤害到自己,也不伤害到他人。
不必强迫自己与父母和解,优先选择自我疗愈,掌握自己身体和精神的主导权。与自己内心的小孩对话,给予他正确的爱的教育,重新抚养他,成为自己“理想的父母”。
降低对父母的期待值,建立心理缓冲层。面对他们的时候,尽量保持情绪稳定,让自己的灵魂能够着陆。发生冲突时,温柔而坚定地将个人想法完整地表达出来,寻求解决矛盾的可能。
反对各种类型的道德绑架,将“我必须让父母满意”转化为“我有权先成为完整的自己”,重新构建你与世界的链接。勇敢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不辜负自己对自己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