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湿性重浊,燥邪干涩,寒性收引,湿燥寒
言身医社
原创
2024-2-2009:33广东阳江市谢氏药摩法非遗传承人
听全文
约10分钟
9人听过
中医的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阴阳相移,寒暑更作,气候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和限度。如果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使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的时候,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于是,六气由对人体无害而转化为对人体有害,成为致病的因素。“六淫”之名。首见于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他说:“夫六淫者,寒暑燥湿风热是也。”又说:“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六淫的“淫”有太过和浸淫之意。
小王跟谢老师说:“老师,您上次给我讲了六淫学说,我们中医将其归纳为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在正常情况下是对人体无害的,只有在气候发生急剧异常变化或人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六淫才会成为致病因素,引发疾病。然后,您又给我分析了风行善变,热极生风,暑性升散的风邪、热邪和暑邪的特点,我获益非浅,谢谢老师!”
谢老师说:“小王,您好好学习就是对老师最后的回馈,你说得很对,如果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使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的时候,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于是,六气由对人体无害而转化为对人体有害,成为致病的因素。今天有什么问题吗?如果没有其它问题,我接着讲剩下的部分?”
小王点点头,心里满是感激,连忙坐定,拿出笔和纸,准备记录下谢老师的教导。
湿气源于水而生于土,四时皆可存在
谢老师接着说:“湿邪的病因病机对于中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大暑至白露这个季节,湿气最盛。”
他细心地向小王解释道:“从大暑至白露,是阳热渐降,雨湿最盛的季节,为湿气主令。湿气与脾脏系统有着密切联系,故又称为太阴湿土当令的季节。湿气源于水而生于土,四时皆可存在。”
内湿多由脾失健运,水湿停聚而发生
“湿邪为病有外湿与内湿之分。外湿多由于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等外在湿邪侵袭人体所致。内湿多由脾失健运,水湿停聚而发生。如果伤于外湿,湿邪因脾不能健运,则湿从内生;而脾阳虚损,水湿不化,也易招致外邪侵袭。”谢老师深入浅出地解释着。
小王专心致志地听着,时不时地记录下重要的内容。谢老师的讲解清晰易懂,使他受益匪浅。
湿性重浊,多见头身困重,四肢酸懒发沉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谢老师继续说道:“首先,湿性重浊。湿邪为病多见头身困重,四肢酸懒发沉。如湿邪外侵肌表,致清阳失宣,营卫不和,多见头痛如裹,身体困乏,四肢酸楚等症;湿邪留滞,致阳气被湿邪阻遏,失其温煦濡养之能,可见足附浮肿,肢体重滞,皮肤麻木,关节疼痛等症。湿邪致病可出现面垢眵多,大便溏泻,小便浑浊,妇女白带过多,湿疹流水等。”
“其次,湿性粘腻停滞。湿邪往往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比如湿痹、湿疹、湿温等。”
“最后,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邪类水,故为阴邪。湿邪侵入人体,留滞脏腑经络,最易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出现胸闷脘痞,小便短涩,大便不爽等症;湿邪留滞常先困脾,使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出现腹泻,尿少,水肿,腹水等病症。”
燥邪干涩易耗伤津液
谢老师又说道:“从秋分至立冬,是空气湿度下降,气候干燥而清凉的季节,为燥气主令。燥气与肺脏系统密切相关,又称为阳明燥金当令季节。”
小王拿起笔,记录下谢老师的话语,然后问道:“老师,请问燥邪为病有哪些外燥内燥之分呢?”
谢老师微笑着回答:“外燥是指感受外界燥邪而发病,多从口鼻而入,常由肺卫开始。外燥又分温燥和凉燥。秋天有夏季火热的余气,所以我们多见温燥;而秋天也有接近冬季的寒气,所以有时也会见到凉燥。内燥则多由汗、下太过或精血内夺,导致机体阴津亏损。”
小王点点头,继续记录:“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哪些呢?”
谢老师继续解释道:“燥邪干涩,容易耗伤人体津液,导致阴津亏虚,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皲裂、毛发不荣、大便秘结、小便短少等症状。而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最易伤肺,使其失去津润,导致肺气宣发与肃降功能受影响,出现干咳少痰,或胶痰难咯,或痰中带血,喘息,胸痛等症。”
小王专注地听着,不时地点头示意自己明白了。
“另外,燥气太盛还可能导致肝木受邪,”谢老师继续解释道,“因为金能制木,所以出现两胁痛、少腹痛、目赤、眦痛等症状。”
谢老师看着小王,对他的学习态度非常满意,心中暗自点赞。他知道小王是一位聪明而又勤奋的学生,很适合学习中医这门知识。
寒性凝滞使气血津液不畅
“老师,我想再请教一下,中医寒邪致病的病因病机。”小王问道。
对于寒邪致病,我们首先要明白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它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机能减退的寒证,如恶寒、腹泻等。同时,寒性凝滞,使得气血津液运动不畅,出现不通、绌急、痛等症状。”
“寒性收引也是寒邪的特点之一。它会使气机收敛,牵引作痛。例如寒邪侵袭肌表,导致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脉紧。还有寒客经络关节,可使肢体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细解释道。
“另外,寒气太盛还会导致心火受邪。感受寒邪,可能病及于心,产生寒热、烦燥、肢厥、心痛,甚至水肿、喘咳、盗汗等症状。”谢老师继续解释道。
道:“其实六淫致病,有下面的6大特点。”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外感性:六淫邪气主要侵犯人体外部,通过肌表或口鼻侵入人体,引发疾病。这些疾病通常被称为外感六淫或外感病。
季节性:六淫致病与季节变化有明显关联。例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然而,一个季节也可能有多种邪气致病。
地域性:六淫致病与人们的生活地区密切相关。例如,西北高原地区多寒病和燥病,东南沿海地区则多湿病和温病。
环境性:六淫致病与所处环境密切相关。例如,久居潮湿环境易患湿邪致病,高温作业者则常见燥邪或火邪致病。
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以单独侵袭人体引发疾病,如寒邪直中脏腑导致泄泻;也可以两种或多种相兼同时侵犯人体引发疾病,如风热感冒、寒湿困脾、风寒湿痹等。
转化性:六淫致病虽然各有特点,但它们不是孤立的,可以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它们的病理性质会发生转化,例如寒邪可郁而化热,暑湿日久可以化燥伤阴,六淫之邪皆可从热化火等。这种转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个体体质的差异或治疗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