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陈毅听说,国军抗日名将谢晋元遗孀带着4个孩子流浪街头,心生不忍,连忙

芊芊看历史 2025-02-04 17:25:52

1949年,陈毅听说,国军抗日名将谢晋元遗孀带着4个孩子流浪街头,心生不忍,连忙指示:“给她安排一栋房子吧!”   谢晋元的夫人是凌维诚,1907年出生于上海徐家汇一商人家庭,从小衣食无忧,20岁毕业于上海东南音乐体专,擅长乐器演奏和唱歌,22岁嫁给谢晋元。   俩人婚后,相继生下女儿谢雪芬、谢兰芬,儿子谢幼民。   1936年,上海局势紧张,中日战争一触即发,为安心杀敌,也为保护家人平安,谢晋元劝说怀孕的妻子,带着3个孩子回到他的老家,广东蕉岭。   凌维诚为让丈夫安心,便挺着肚子,带着3个孩子,回到蕉岭,替夫尽孝。   分别时,丈夫对她说,战争残酷,把你们留在这穷乡僻壤,实在是不得已的事。肚子里的孩子生下来,如是男孩就叫‘继民’,让他继承先辈的优良品格……等到抗战胜利,再接你和孩子们回去……”   这些话凌维城一直记着。   后来,他们的幼子也就在蕉岭出生。   然而,蕉岭不比上海,不管是吃穿还是生活,凌维诚都不习惯,可她一直咬牙坚持。   在蕉岭老家,生活的重担压在凌维诚一个人身上,一家8口人全都指望她。   从小生活优渥,没干过农活的她,在蕉岭农村,每天穿着布衣旧衫,不是在灶前烹煮,就是在田里播种、挑粪、施肥。   刚到乡下时,凌维诚很不习惯,一天的劳作下来,她虽然常常累得腰酸腿麻,连饭也不想吃,只想休息,却很难安睡。   只是她从不在人前喊累,可等到夜深人静,孩子们都睡着后,她的眼泪就会不自主地流下来。   但是不管多苦多艰难,她都能坚持,因为她知道战争结束,丈夫一定会来接她们回去的。   谁料,她们到广州的第五年,谢晋元惨遭暗杀遇害。   凌维诚收到消息后,痛不欲生,几天不吃不喝,但一想到家里还有老人和孩子,这才咬牙挺了过来。   丈夫离世后,凌维诚曾流泪感叹:死者益,生者难。   如今想来,那大抵是她内心的真实写照。   丈夫殉国后,凌维诚和公公各领到25000元的抚恤金,她用这些钱买了田地耕种,维持一大家子的生活,好不容易熬到了抗战胜利。   1946年,凌维诚卖掉了地,带着4个孩子返回上海,却因为没有银两在路上走了两个月,光是汕头搭便轮就足足等了一个月,好在回沪沿途民众一听是谢团长的遗孤纷纷伸出援手。   其实,想想谢晋元的英雄事迹,哪个民众能不为所动呢?   1937年,那在场震惊中外的仓库保卫战中,身为团长的谢晋元率领“八百壮士”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他们连续激战4天4夜后,奉命撤出,进入租界,被解除武装送进了“孤军营”,苦熬4年。   后来,敌人想要收买谢晋元,被拒绝。   敌人收买不成便下了死手。   1941年4月24日,37岁的谢晋元在出早操时,被4名已被敌军收买的叛军用铁器狠击重伤,失血过多而亡,去世时全营官兵失声痛哭,棺殓仪式上,30万人吊唁。   这样的英雄,他的遗孀本该被体恤庇护。   然而,并没有。凌维诚带着孩子们回到上海后,只能住在小旅馆,几位孤军战士听到消息后,才将他们接到了吴淞路466号暂住。   后来,得知近百名孤军战士流落街头,生活无以为继,凌维诚去南京求见蒋介石,宋美龄接见了她并承诺会照顾他们。   只是,孤军营的战士们没人愿意与同胞相残,凌维诚和战士们想的一样。   就在战士们发愁生计时,凌维诚告诉他们:虽然团长牺牲了,但她这个团长夫人会照顾大家。   然而,凌维诚尝试了很多办法,都失败了。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她还是找到了出路,搞了个四行孤军工业服务社,帮助大家维持生计。   只是服务社开了一年,就因为各种原因进行不下去了。   后来,凌维诚就跟几个战士商议,将孤军营的空地,谢晋元的墓地周围都管理起来,让那些躲避战火逃到上海的人搭草棚、竹棚,然后向他们收取少量的租金。   这些租金便用来维持凌维诚和孩子们的生活,以及帮孤军战士渡过难关。   后来,凌维诚又通过谢晋元生前的人脉,为孤军战士们介绍工作,实在找不到工作又愿意回老家的,凌维诚就给他们一笔钱,当路费和安家用。   再后来,上海解放,凌维诚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给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去了一封信求助。   陈毅得知后指示:谢晋元参加抗日,为国捐躯,他的遗孀应该被照顾,将吴淞路466号房屋一幢及谢晋元的墓地一段拨给凌维诚和孩子们居住使用。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不得不说,虽然没有上阵杀敌,但身为烈士遗孀的凌维诚,也是英雄。   本就淋着雨的她,却向当年跟丈夫奋勇杀敌的战士们伸出援手,帮助他们维持生计,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英雄气概呢?   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关注我,不迷路。 资料来源:《八百壮士》

1 阅读:51

猜你喜欢

芊芊看历史

芊芊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