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寻迹溯明风,队员凝心传文化】 曲阜师范大学 曲园学子三下乡 青春三下乡 镜头中的三下乡 2025年3月15日,“文化之根,精神之魂”社会实践队走进安徽省凤阳县博物馆,开启了一场探寻明文化与江淮文明的深度之旅。凤阳县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其前身为凤阳府文庙旧址,历经多次修缮与扩建,现已成为集历史、艺术、民俗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乡,凤阳承载着深厚的明文化底蕴,而博物馆正是这一历史脉络的重要守护者与传播者。 1984年,凤阳县博物馆迁至明中都皇故城遗址旁,依托明代建筑风格重建新馆,与周边古城墙、鼓楼等历史遗迹交相辉映。馆内藏品主要源于明中都遗址考古发掘、民间捐赠及历代地方文化机构的珍藏。2012年,博物馆完成现代化改造,增设数字化展厅与互动体验区,2020年正式更名为“凤阳博物馆”,并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队员们首先走进“大明风华——凤阳历史文化陈列”展厅。这里以时间为轴,通过丰富的文物与文献,展现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凤阳地区的文明演进。从凌家滩文化的玉器、春秋战国的青铜剑,到明代皇家建筑构件与宫廷瓷器,队员们驻足聆听讲解,触摸历史的温度,感受这片土地承载的辉煌与沧桑。 “明中都建筑艺术展”展厅内,队员们被精美的明代砖雕、琉璃瓦当与木构模型深深吸引。作为明初都城规划的缩影,展厅还原了明中都的宏伟布局,并通过3D影像技术重现了古城昔日的盛景。队员们通过互动屏,亲手“搭建”明代宫殿,体会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匠心。 在“江淮民俗文化展”中,凤阳花鼓、传统农具、民间剪纸等展品生动勾勒出江淮地区的乡土风情。队员们还参与了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的花鼓戏表演,在鼓点与歌声中感受民俗文化的鲜活魅力。 凤阳县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32,000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16件(套)。镇馆之宝“明洪武青花龙纹大罐”釉色莹润,纹饰豪迈,彰显明初官窑的顶级技艺;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鹰”造型神秘,被誉为史前玉雕艺术的巅峰之作;而“明中都城砖”上清晰的工匠铭文,则成为研究明代营建制度的重要实证。 作为江淮文化的窗口,凤阳县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保存者,更是文明的传播者。通过此次活动,“文化之根,精神之魂”实践队的队员们深刻体悟到凤阳“一座中都城,半部明史书”的文化厚重感。他们表示,将以实际行动传承这份文化遗产,让历史的回响激荡新时代的华章。 撰稿人:李旭 “文化之根,精神之魂”实践队 指导老师:孙泽玮
【凤阳寻迹溯明风,队员凝心传文化】曲阜师范大学曲园学子三下乡青春三下乡
博速搞笑
2025-02-05 07:45:3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