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AI帝国崩塌史:起大早赶晚集的互联网巨头还能逆袭吗?百度为啥还不如成立两年的deepseek。 人工智能也纠结 (导语:当国内AI新贵们集体狂欢时,昔日的All in AI旗手却陷入沉默。这场持续八年的AI马拉松,百度究竟输在哪?) 2017年那个燥热的夏天,前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空降百度,掀起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激进的AI革命。这位被誉为"硅谷最有权势华人"的技术领袖,用200天完成百度史上最大规模业务重组,将自动驾驶、智能云、NLP等核心业务整合为AI技术平台体系(AIG),在硅谷设立研究院,豪掷百亿打造AI人才矩阵。 彼时的百度AI军团堪称"全明星阵容":吴恩达、林元庆、Adam Coates等顶尖学者坐镇,自动驾驶测试里程突破百万公里,DuerOS装机量破亿,AI专利申请量连续三年登顶全球前三。李彦宏乘坐无人车驶上五环的镜头,至今仍是中文互联网的经典时刻。 2018年陆奇闪电离职引发的蝴蝶效应,成为百度AI战略的分水岭。这场"五月惊变"后,吴恩达、林元庆等7位顶尖科学家接连出走,王海峰领衔的AIG三年流失超40%核心成员。更致命的是,这批"百度系"AI精英转身成为OpenAI、商汤、拼多多的技术中坚——亲手培养的对手,最终成了自己的掘墓人。 当豆包、Kimi以月活破千万的速度狂奔,当DeepSeek凭1元百万token震惊业界,百度引以为傲的文心一言却陷入"对标GPT-3.5"的质疑。智能驾驶的商业化困局更显讽刺:曾斥资200亿打造的Apollo,如今测试里程虽超8000万公里,但落地规模竟被小米后来居上。 (数据对比) - 研发投入:百度8年累计投入超1000亿 vs 字节跳动年投入400亿 - 人才储备:百度AI团队从巅峰期4000人缩减至2000人 - 市场份额:文心一言企业用户30万 vs 豆包破百万 从移动互联网到AI时代,百度始终难逃"战略巨人,执行侏儒"的宿命。当李彦宏2017年喊出"All in AI"时,或许没想到这个豪赌会成为中国科技史上最昂贵的教训。眼下文心一言4.0的突围战,不仅关乎百度的生死,更考验中国大模型赛道能否走出"烧钱-内卷-掉队"的怪圈。 你认为文心一言能复制ChatGPT的奇迹吗? 如果你是Robin Li,会如何破局?
百度AI帝国崩塌史:起大早赶晚集的互联网巨头还能逆袭吗?百度为啥还不如成立两年的
惜灵说影剧综
2025-02-05 13:13:28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