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21岁的女战士莫林被俘,眼看就要被活埋。敌人问:“你认识莫林吗?”莫

蜀山史道 2025-02-05 18:05:44

1941年,21岁的女战士莫林被俘,眼看就要被活埋。敌人问:“你认识莫林吗?”莫林一听两眼发光,有救了?她连忙说:认识认识,就是那个头戴白布的老太婆嘛…

1941年的冬天,寒风刺骨。

21岁的女战士莫林被俘,双手被反绑,身上的棉衣早已被敌人剥走,冷风刺入骨髓。

她被推搡着往前走,脚下的泥土早已结冰。

一路上,伪军一边吆喝着,一边大笑:“这个新四军的‘小女魔头’,马上就要被活埋了!”

而就在她将被推到事先挖好的坑边时,敌人突然停了下来,问了一句:“你认识莫林吗?”这本是敌人确认她身份的最后试探。

“认识,认识,就是那个头戴白布的老太婆嘛!”

她急忙答道。

敌人一愣,面面相觑,暂时放下了手中的锄头。

莫林并不是普通人,她是新四军中的一位年轻女战士,更是敌人重点通缉的目标之一。

由于叛徒告密,伪军突袭了他们的营地,战友们被迫四散突围。

作为武工队政委的莫林,临危不乱,一边指挥撤退,一边将重要文件和枪支藏入一个篮子,趁着夜色沉入河底。

可是,撤退途中,她因为跑丢了草鞋,行动变得迟缓,最终在冰冷的河边被敌人抓住。

被俘后,敌人对她进行了残酷的审讯。

面对威逼利诱,她一口咬定自己是个普通村妇,并没有任何身份。

伪军审问她:“你叫啥?认识莫林和顾斌吗?”

她机智地回答:“我叫姚世瑞,不认识莫林,也不认识顾斌!”敌人怒不可遏,骂她嘴硬,决定将她活埋。

这时,她用“头戴白布的老太婆”这个回答,给自己争取了时间。

作为新四军的一员,莫林在江苏如皋一带早已声名远扬。

她不仅多次参与正面战斗,还带领队伍深入敌后,组织群众抗日。

年纪轻轻的她,却有着非凡的胆识与智慧。

在被俘的过程中,她的从容与机智更显得难能可贵。

敌人越是逼迫,她越是冷静。

她明白,枪可以丢,命可以舍,但绝不能让敌人从她嘴里套出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她曾说:“怕死就不要当新四军!”这句话,不仅是对敌人的回击,也是她对信仰的承诺。

莫林的故事并非个例。

在抗日战争中,无数女性像她一样,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书写着不屈的传奇。

1938年,以冷云为首的“八女投江”,便是抗战女性群像中的一笔浓墨重彩。

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冷云等8名女战士在牡丹江的支流乌斯浑河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

当她们背水作战至弹尽援绝时,毅然选择手挽手,高唱着《国际歌》跳入冰冷的江水中,用生命捍卫信仰。

还有朝鲜族的女军工英雄安顺花,她为了抗联游击队缝制军衣,带着缝纫队在深山中转战,最后因引开敌人不幸被捕。

在严刑拷打面前,她宁死不屈,最终壮烈牺牲。

这些女性,与莫林一样,都是民族独立的重要力量。

莫林的被俘消息传开后,党组织迅速展开营救。

丰西区委书记顾斌立即设法联系她的家人,并通过多方关系与伪军谈判。

然而,敌人并不轻易放人,他们提出了高昂的赎金要求。

为了救出莫林,党组织不得不卖掉100担公粮,换来了1000元。

而她的家人也耗尽了所有积蓄,总共凑了2000元,才将她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这笔钱,对于那个战乱中的年代来说,无异于倾尽所有。

被救回来的莫林,虽然身体虚弱,却没有选择退缩。

她说:“我活着回来,是为了继续战斗。”很快,她又投入到抗战的最前线。

莫林的故事令人敬仰,而另一群人的行为却令人唾弃。

在抗战中,不乏像莫林这样为了民族大义牺牲一切的人,也有一些人选择了背叛。

伪满洲国的熙洽便是一个典型的叛徒。

作为满清皇族后裔,他在“九一八事变”后投靠日军,不仅出卖了东北的军政大权,还协助日军控制了吉林全境。

这样的叛徒,与莫林这些无畏的抗日志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正是这些叛徒的存在,让抗战的道路更加艰难,但也让英雄的形象更加高大。

抗战胜利后,莫林并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继续用另一种方式传递革命的火种。

她拿起了笔,用文学记录那段烽火岁月。

百岁华诞时,社会各界为她举办了隆重的诗会。

她的一生被无数人铭记,成为后人心中不朽的丰碑。

莫林的故事,冷云的投江,安顺花的牺牲,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抗战画卷。

她们的精神,像一面旗帜,永远飘扬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天空中。

0 阅读:83

猜你喜欢

蜀山史道

蜀山史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