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格局!新版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近日,由国务院批复的《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在市政府网站正式印发。根据《规划》,到2025年,济南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省会建设新局面。到2035年,济南基本建成“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省会。到2050年,济南全面建成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省会。 《规划》构建“一主一副、两城三轴多圈”的城镇空间格局,形成主城引领、副城支撑、县城与小城镇发力的协同聚力发展态势。高标准建设济南主城,加快发展济南副城,全面提升平阴、商河县城,持续培育小城镇,引导城镇功能沿北向、东南向、西南向三条城镇发展轴集聚,促进城镇圈协同发展。 人口规模方面,《规划》提出,引导人口合理布局。到2035年,市域常住人口严格控制在1200万人以内,其中城镇人口1008万人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4%。 根据《规划》,到2035年,济南基本实现与省会经济圈内城市1小时通达,与省内各市2小时通达,与京津冀、长三角、中原、关中平原、山西中部、辽中南等周边城市群3小时左右通达,6小时覆盖全国主要城市。 规划解读: 新版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有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1、城市定位方面 黄河流域地位提升:从 “环渤海地区南翼的中心城市” 转变为 “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突出了济南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的关键地位。 新增交通枢纽定位:首次被定位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体现了对济南交通建设成果的肯定,也为未来交通发展及经济交流等提供了更广阔空间。 2、空间格局方面 主城范围扩大:中心城区纳入历下、槐荫、天桥、市中、历城(不含南部山区)以及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主城则由中心城区和长清、章丘、济阳三个城市组团构成,提升了主城区整体实力和承载能力。 区域功能细化:构建 “山河交融、中心引领、副城支撑、双星协同” 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中心城区分 4 个组团,有一个主中心、一个副中心和 5 个次中心;莱芜 “钢城” 定位为副城,平阴、商河作为县城承担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重任。 3、交通规划方面 对外交通加密:增设德商高铁和聊泰普铁,规划济南到宁津、临清、汶上、阳谷的高速公路,以及章丘到庆云、章丘到莱芜、莱芜到临朐等多条高速公路,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 市内交通优化:主城区规划了工业北路、凤凰路、经十东路、机场路、春晖路、二环北路等多条城市快速路,改善城市交通拥堵,提升交通效率。 4、生态与土地规划方面 生态保护强化:锚固 “山河交融” 的全域开发保护本底,南部山区筑牢泰山北麓生态涵养区,中部保育黄河生态文化带,保护 “南山、中城、北田” 自然地理格局。 土地利用调整:炼油厂区域被规划为主城最大的战略预留区,暂时不开发,为城市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5、公共服务体系方面 构建多级服务网络:构建 “1 个主中心 —2 个副中心 —11 个次中心 —28 个地区中心 —N 个社区中心” 的网络化公共服务中心体系,推进城乡基层公共服务普惠均等化。 优化生活空间: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构建四类公园体系,完善蓝绿空间网络;提升绿色出行比例,构建多层次公共交通系统,完善道路交通网络,优化停车供给结构。
未来格局!新版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近日,由国务院批复的《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
小安说房产了
2025-02-05 19:24:07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