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56岁的鲁迅开始大口吐血,鲁迅母亲得知后,发电报骂39岁的许广平:都是你害的。果不其然,几天后,鲁迅卒。
鲁迅想必很多人都不会感觉到陌生,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负传奇色彩的文人,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作品。
在那个黑暗惶恐的年代,鲁迅先生的书就像是刺破了黑暗的一束光,照亮了许多人心底那被掩藏的火种,同时也催生出了许许多多敢为国家先的能人志士。
这个曾经高呼着学医救不了中国的先生最终还是做到了,以他自己的方式,用手中的笔去在历史上留下了独属于自己那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于我们这些外人来说,鲁迅是一名觉醒者,是一位先驱,一个在人生道路上的指引者,他的那些文章,即便是放在我们今天来看也是毫不过时的。
毫无疑问,他是近代文坛史上的巨人,但在他的母亲看来,自己的儿子却始终是一个孩子。
因为害怕鲁迅他会找不到对象,所以在很早的时候,她便开始帮衬着物色起合适的儿媳对象来。
就在这个时候,她的妯娌为她推荐了一个合适的对象,朱安。
按理说,朱安应当是符合一个完美的妻子所需要具备的所有良好品性,出身于大户人家的她知性聪慧,性格也很是恬静。
所以母亲一眼便相中了她,将之介绍给自己的儿子,牵桥搭线,希望俩人能走到一起。
但鲁迅毕竟是经历过新时代文化熏陶洗礼的进步人士,向来很是不喜这种旧式的操办婚姻,可由于是自己母亲的请求,他也不好拒绝。
就这样,连磨带泡的,鲁迅也是将朱安娶进了门。
但俩人终究是不合适,因为朱安乃是一个旧社会苦难的缩影,她的一生都仿佛生长于此。
不仅是和鲁迅的包办婚姻,就连她自己,也是在父母的眼皮子底下,以一个旧时代女子的形象长成的。
最为典型的一例便是她裹了小脚,这在鲁迅看来简直就是难以忍受的陋习。
他也曾尝试过要让妻子改变,放开她的束缚,但向来逆来顺从的朱安哪里敢做这种事情?她的父母迂腐古板,秉持着保守思想的他们是不会允许女儿做出这样的事情的。
而鲁迅呢?他是一个剃了辫子,会穿西服的革新人士,这在朱家看来也是大逆不道的行径。
在结婚当天,鲁迅被母亲拉着装上了一条假辫子,换上了喜庆的婚服。
但辫子假的终归是假的,即便是装上了这条辫子,在婚礼结束以后鲁迅也会毫不犹豫的将其拿下。
这场婚姻也同样如此,俩人之间本就没有感情的基础,同时还没有共同的语言,鲁迅曾尝试过与朱安接触,但却始终无法适应妻子的思维。
不得已,他只好逃离了这里,去往了其他城市生活。
朱安倒也是不嫌弃,依旧任劳任怨的为鲁母端茶倒水,或许在她看来,自己嫁过了门,就一辈子都是鲁迅家的人了。
这大抵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在外的这些年里,鲁迅倒也没闲着,不仅是事业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就连爱情上也同样如此,他和自己的一名学生好上了,对方的名字叫许广平。
当母亲得知鲁迅在外又重新找了一位伴侣,甚至还是他的学生时,她感到了震惊以及难以置信。
向来保守的她自然是不可能接受这种发展,在她眼里自己的儿媳就只有一直跟在自己身边照料自己的朱安,而不是那个连面都没有见过的许广平。
尤其是在鲁迅因肺病去世以后,她的偏见更加严重。
在她看来,儿子的身体之所以会出问题,在这五十多岁的年华便就英年早逝,最大的原因就是许广平她没有照顾好鲁迅的身体,没有尽到一个妻子的责任。
但实际上,鲁迅之所以会死于肺病,主要还是他长年累月的吸烟导致的结果,许广平这可算是遭了个无妄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