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襄门,为啥又叫鹿角门 樊城原有九座城门,乾隆版《襄阳府志》记载:“城旧有九门,南三门已没于水。存者六门曰迎旭,曰屏襄,曰定中,曰朝圣,曰朝觐,曰迎汉。” 屏襄门,俗称鹿角门,是明清时期樊城的北城门之一。残存的城墙长20米,高6米,石拱券门洞深12.2米。 在襄阳,鹿角门的名声远大于屏襄门。鹿角门,门为青石拱券,高约4米、深约8米,门额清代的石刻“屏襄门”尚存。 屏襄门原城门上建有跨鹤楼,相传古时八仙之一吕洞宾骑白鹤周游列国,曾在此停留,楼为重檐歇山顶,与鄂城的跨鹤楼相仿,塑有吕洞宾泥像。1935年被洪水侵袭,楼台坍塌。 原襄樊市规划局工程师陈家驹这样认为:鹿角门这一称呼可能与鹿门山有某种关联(鹿角门与鹿门山成犄角之势),而这里又是南来北往客商的歇脚(角)之处,老百姓口头相传,便成了“鹿角门”。 屏襄门和定中门,是樊城古城墙仅存的2处遗迹。屏襄门位于樊城区解放路,是明清时期樊城的北城门之一、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复以前,屏襄门仅存有部分城台,城楼不复存在。 2005年8月,我在楚天都市报襄樊版报道屏襄门将修复的报道,还原屏襄门原貌,将恢复城楼,增加周边绿地。东侧功能区以商业、办公、文化类为主,规划成为传统院落式;西侧和北侧种植高大乔木,西侧道路向西调整,扩大屏襄门门前广场绿化面积和游览空间;对北侧居民楼进行立面整治;南侧设置活动场地和休闲观赏设施。 据说屏襄门的门前原有一石桥,名曰中伏,桥侧立有孟珙设伏战胜处碑,今已佚。
屏襄门,为啥又叫鹿角门 樊城原有九座城门,乾隆版《襄阳府志》记载:
襄阳菠菜普拉斯
2025-02-06 21:25:53
0
阅读:8